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式微统编版八年级下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掌握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大意。2.赏析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写作特点。3.体会诗歌主旨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目标重点重点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知识必备
创作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本诗出自《诗经·邶风》。邶风,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
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点我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ɡōnɡ划分朗读节奏
理解诗词大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语气助词。昏暗。何,为什么。(如果)不是。君主。即露中,在露水中。躬,身体。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细读感悟1.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式微》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写出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直接抒发了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2.这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反复、设问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有意设问。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交代原因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3.诗歌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重章叠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反复中强化感情,在叠加中升华主题,形成委婉深长、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再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课堂小结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体现了《诗经》中的常见风致:内容极其单纯,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积累拓展下面同是《诗经·邶风》里的诗歌,体会其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子衿统编版八年级下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大意。2.赏析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写作特点。3.体会诗歌主旨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重点重点
知识必备创作背景本诗出自《诗经·郑风》。郑,今河南新郑一带。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对方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点我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nìnɡsìtāotàquè划分朗读节奏
理解诗词大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你深思的样子岂,难道接续,继续衣领指佩玉的带子。即挑达,独自俳佪的样子。城门两边的楼台。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深思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继续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