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感知农耕之美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农业科技感知农耕之美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探索传统农耕的智慧与现代农业科技的融合之美,感受农业发展的壮丽画卷,体验科技创新为农业带来的无限可能。作者:
引言: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的融合传统农耕千年智慧的结晶,蕴含深厚文化底蕴融合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智慧与科技的交融未来农业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新型农业模式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1远古时期简单石器耕作,稻粟混作2封建社会牛耕铁犁,水利工程兴起3近代西方农技引入,机械化起步4现代智能化、精准化农业蓬勃发展
传统农耕智慧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的时间智慧,指导农时安排水利技术都江堰、灵渠等古代水利工程,解决灌溉难题选种育种农民千百年来的选种经验,培育优良品种生态循环桑基鱼塘、稻鸭共生等生态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科技概述定义范畴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涵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等多领域。主要特点高效、精准、智能、绿色、可持续。跨学科融合,系统性解决方案。发展目标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精准农业技术GPS导航系统厘米级定位精度,实现农机自动导航和精准作业遥感技术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掌握作物生长状况变量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分布图,实现定点、定量施肥农田信息管理建立数字化农田档案,指导科学生产决策
智能农机装备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备自动导航和作业控制系统,24小时不间断作业定位精度可达2.5厘米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智能播种机根据土壤条件自动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播种均匀度提高40%降低种子用量15%自动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特性,智能调控灌溉节水效率提高50%降低用电成本35%
农业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土壤、空气、光照等环境参数构建农田神经网络,感知农业生产全过程大数据分析海量农业数据存储与挖掘发现潜在规律,提高生产预测准确性智能决策支持人工智能辅助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精准施肥、灌溉、防控等建议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精准度生物农药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促进养分吸收,改善土壤环境
智慧农业案例分享:植物工厂无土栽培技术采用基质或水培方式,节约土地资源营养液精准配比,满足作物生长需求LED补光系统定制光谱组合,促进光合作用调控光周期,加速作物生长环境控制系统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精准调控创造最佳生长环境,全年稳定生产
农业科技与生态保护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微喷灌高效用水,节水50%以上有机农业拒绝化学合成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农业农牧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数字农业农业信息化数字化采集、处理和应用农业信息农业电子商务线上交易平台,打通产销渠道农业云平台集知识、技术、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农业大数据挖掘数据价值,指导科学决策
农业科技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前沿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各省建有农业科技实验室20余个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聚集,技术示范与推广全国建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5个产学研合作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速成果转化,服务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1现代农业教育体系涵盖中等职业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完整链条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科技特派员制度,送技术下乡4国际人才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培养全球视野
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农耕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农耕题材贯穿古代文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悯农》体现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与敬畏农耕绘画《耕织图》等农耕题材绘画,记录古代农业生产场景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农业与商业繁荣景象明清时期《五谷丰登图》象征丰收祈愿
农耕节日与民俗春耕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祭祀土地神秋收节庆祝收获,感恩自然恩赐举办农民丰收节,展示农业成果丰收祭祀感谢神灵保佑,祈求来年丰收各地保留独特祭祀仪式和民俗活动
古代农书中的智慧这些古代农书不仅记录了农业技术,更融合了哲学思想、生态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农具演变史石器时代石斧、石锄等简单工具,人力耕作铁器时代铁犁、铁锄、铁镰等,牛耕技术普及机械化时代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提高效率智能化时代无人机、智能农机,精准高效作业
稻作文化稻作在中国有7000多年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稻米是中国人主要食物来源,影响了饮食文化、民间信仰和社会结构。
茶文化与农业科技5000年茶文化历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60个茶叶品种现代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78%机械化率现代茶园机械化采摘提升298万吨年产量中国茶叶年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医农学理论基础结合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与现代农学原理。以天人合一思想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实践应用中草药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建立。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研发。现代发展中药材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