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大海啊,故乡说课(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docx
欣赏大海啊,故乡说课(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大海啊,故乡》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欣赏、演唱、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意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和把握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
②感受歌曲中表达的对大海和故乡的深厚情感,并能通过演唱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
①正确运用气息和发声技巧,使歌声充满感染力;
②理解歌曲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大海啊,故乡”中的意象,并能在演唱时传达出相应的情感;
③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即兴创作能力,如根据歌曲旋律即兴编创动作或歌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大海啊,故乡》歌曲文本。
2.辅助材料:大海风光图片、歌曲MV片段、与大海相关的音乐知识介绍。
3.教学工具: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和示范。
4.教室布置:设置音乐欣赏区,摆放音响设备,确保音响效果良好;准备音乐活动用的小道具,如海浪形状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大海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海的广阔和美丽,引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情感共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歌曲,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强调音乐节奏和旋律的重要性。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大海啊,故乡》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举例说明:播放歌曲MV,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结合歌词中的意象,如“大海啊,故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大海在歌曲中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欣赏与演唱(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词的发音和旋律的准确性。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演唱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创作与表演(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即兴编创动作或歌词,进行表演。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音乐与动作、表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表现力。
5.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接龙游戏,巩固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教师指导: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6.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大海啊,故乡》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学生反思: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反思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约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演唱《大海啊,故乡》给家人听。
-教师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的音准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知识点梳理
1.歌曲背景与创作:
-了解《大海啊,故乡》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作者、创作时间和创作灵感。
-掌握歌曲的基本主题,即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海的赞美。
2.歌词分析:
-理解歌词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大海啊,故乡”所蕴含的情感。
-分析歌词中的意象,如大海的广阔、故乡的温暖等,体会歌词的意境。
3.旋律特点:
-分析歌曲的旋律走向,识别旋律中的高音区和低音区。
-学习歌曲的节奏特点,包括节拍、节奏型和速度。
4.音乐风格:
-了解歌曲所体现的音乐风格,如民谣风格、抒情风格等。
-分析音乐风格对歌曲情感表达的影响。
5.演唱技巧: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如何运用气息支持演唱。
-掌握发声技巧,包括音色、音量和音准的控制。
6.音乐表现:
-学习如何通过演唱表达歌曲的情感,包括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变化等。
-分析歌曲中的高潮部分,理解其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7.音乐知识拓展:
-了解与大海相关的音乐作品,如其他歌曲、古典音乐作品等。
-探讨音乐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8.音乐活动设计:
-设计简单的音乐活动,如即兴创作、歌曲接龙等,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9.音乐教育理念:
-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