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方案(合集15篇).doc
可行性方案(合集15篇)
可行性方案1
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具有高技术水平、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如磁共振成像系统(MRI)、X线计算机体层摄像装置(CT)、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能够给医院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引进高、精、尖医疗仪器设备,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医院经营发展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背景
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质量效益型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为保证医院医疗设备战略管理规划和实施计划制定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需要进行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包括效益分析。医疗设备是保证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在医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配置与管理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及核心竞争力。
对于大型医疗设备,一方面它的经济效益可观,另一方面它也是医院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其价格昂贵,单台价格都在百万元以上,而且日常运行费用、维护费用都耗资巨大。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周转期长,加之医院服务的对象及病种来源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医疗仪器检查、治疗项目收费又由当地物价部门核定,这些不确定因素,加大了投资回收的风险性。
因此,科学地评估大型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从而合理地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的效益;反之,若盲目地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会造成医疗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会给医院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科学地评估大型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同时,在对投资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进行可行性分析时,选择适当的预测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方案介绍
医疗设备经济效益高,是各医疗机构竞相引进的主要动力。医疗机构从不同渠道,通过不同方式筹集资金,都是为了通过资金的运用而实现资金的增值。医院无论投资何种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均会对医院未来一定时期的收支产生影响。这要求进行投资决策时)需慎重地考虑投资的必要性、可能性、投资的盈亏等来合理投放所筹集的资金。
2.1设备相关费用评估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
其中各项费用含义如下:
(1)原值: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营前一次性支付的原始投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费、安装调试费。
(2)收入: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而带来的经济收入。
(3)支出:是指维持设备日常的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费用。主要由能耗费、维修费、折旧费、材料费和管理费等5种费用组成。
(4)残值:设备报废时通常还残留的一部分价值。设备在使用阶段,为了确定其经济寿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决策等,必须对尚未发生的使用、维修、改造等费用进行预测。
2.2设备的经济寿命计算
对于一台(或一套)已购进或正在使用的设备,一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开销除了购置费(包括设备原值、运输费、安装调试费)外,还需要有维持设备正常运行的花费,即“支出”。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加长,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每年支出费用将逐渐增多,而每年分摊的设备购置费则随着使用年限的加长而减少。综合这两个因素,就会找到一个适当的年限,当设备使用到这一年时,每年分摊的设备购置费与每年的平均支出费用之和(也称为年平均使用成本)为最小,即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说明设备使用到该年限最合适。该年限即为设备的经济寿命年限。
计算设备的经济寿命,首先应计算出使用了T年的设备每年的年平均使用成本,然后找出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份T0,即为所求。
2.3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有多种,按照是否计算投资时间价值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大类,如图3所示。
静态法有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报酬率法、投资偿还期法、投资项目的盈亏衡分析法等,这类方法没有考虑投资项目的经济寿命周期,不够全面,也不精确,只能作为筛选初步方案的工具。
动态分析法以项目经济寿命周期为时间基础,计算投资和收益的时间价值,并根据不确定因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所以比较全面、精确,但计算比较复杂,以现值法为主,年值法和终值法为辅。
2.4设备采购的原则
1.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即注重设备的临床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包括其先进性和适用性及拟购进设备在本地区的分布情况;拟购进设备能开展哪些项目,能否实现多科室资源共享;拟购进设备的资金投入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就医需求,实现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共赢。
2.兼顾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
即加强统筹规划,合理有效配置。应充分了解设备的实用性及先进性,做到物尽其用,杜绝盲目购置,实现局部利益与区域规划整体利益的共赢。如对于是否购置PET/CT的论证,目前有研究表明,该设备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固定成本所占比例大,检查费用高、利用不足,按照目前收费标准仍不能回收成本,资源浪费严重,所以,如果该地区已有其他医院配备了PET/CT,则不宜再建立PET/CT中心;已建立PET/CT中心的地区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