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政策、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docx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政策、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内容概况: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和产量持续攀升,对充电设施的市场需求也相应地水涨船高。为了迎合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充电站的建设步伐也在快马加鞭。截至2023年,中国充电站数量达15.17万座,同比增长36.21%。这一增速超过了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增长速度。这种快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充电站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规划性,以适应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一个健全且覆盖广泛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能够极大地缓解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现状、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规模
一、行业概述
电动汽车充电站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场所,它通常由充电桩、配套电源设备、监控系统以及必要的附属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共同协作,确保电动汽车能够安全、高效地获取电能,从而满足其行驶需求。电动汽车充电站按充电方式分类分为交流充电站和直流充电站,按服务对象分类分为公共充电站和专用充电站,按充电站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充电站、中型充电站和小型充电站。
电动汽车充电站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06年至2008年的萌芽期,此阶段充电桩行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由国家队主导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普天新能源等大型企业。
2009年至2015年的爆发整合期,此阶段充电桩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主要由政策驱动,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建设的集中式充电站为主。应用场景主要是公共汽车和政府内部用车,充电桩数量有限,市场规模较小,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16至2020年的健康成长期,此阶段充电桩行业经历了洗牌,大量充电桩企业进入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和竞争格局。企业差距逐渐拉大,部分玩家退出市场,行业经历了优胜劣汰的过程。
2021年至今的新成长期,此阶段充电桩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越来越大,充电桩行业逐渐走向市场深处。二线厂商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降低,但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产业链
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各类硬件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商。这些设备和元器件是构成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基础,具体包括充电模块、配电滤波设备、监控计费设备、充电枪和充电线缆、接触器、连接器、电度表、显示屏、壳体、插头插座等。产业链中游主要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产业链下游为电动汽车行业。
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产业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竞争策略研究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四、行业现状
在环保意识的广泛普及与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成为了推动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购车补贴以及购置税减免等,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市场推广注入了强大动力。得益于这些政策的积极效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01万辆,同比增长29.0%;销量达704万辆,同比增长30.9%。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彰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生机,也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17-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和产量持续攀升,对充电设施的市场需求也相应地水涨船高。为了迎合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充电站的建设步伐也在快马加鞭。截至2023年,中国充电站数量达15.17万座,同比增长36.21%。这一增速超过了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增长速度。这种快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充电站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规划性,以适应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一个健全且覆盖广泛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能够极大地缓解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
2016-2023年中国充电站保有量情况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技术水平可从快充技术、换电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来看。以快充技术为例,为了满足市场对快速充电的需求,大功率充电技术以及高电压平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2022年,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3项ChaoJi标准的编制工作,这标志着大功率充电技术和标准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超充产业链条已经具备。具体来看,华为推出了基于直流母线的分体式液冷充电模块及其液冷充电系统,支持高达600kW以上的主机功率。目前部分车型能够在短短30分钟内实现从20%到80%的电量补充,极大地提升了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同时,800V高电压平台的应用逐渐普及,能够显著提升充电速度和效率。高电压平台能够缓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