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港口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docx

发布:2025-04-11约7.2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港口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一、总则

方针贯彻:为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保障港口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保护港口设施及货物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在本港口区域内从事各类作业的所有人员及相关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装卸搬运人员、港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等。

管理职责: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作业纪律: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谨慎操作每一个步骤。严格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严禁从事与本岗位操作无关的任何事情。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他人作业岗位,更不得动用他人管辖的设备。

个人防护:所有进入港口生产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且安全帽应保持完好无损,佩戴时务必系紧下颏带,确保安全帽生根稳固。同时,要根据不同货种、工种的工作要求和规定,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防滑鞋等。严禁赤脚、赤膊、穿拖鞋、高跟鞋及裙子进入生产现场作业。

二、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一)甲板作业

指挥人员要求:指挥手必须经过专业培训,通过相关考试并取得操作证后,方可独立进行指挥作业。作业时,应使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指挥信号,清晰准确地传达指令。同时,按规定佩戴醒目的识别标志,正确使用指挥工具,如指挥旗、哨子等。

作业前检查

仔细检查吊杆位置、角度是否恰当,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船方进行调整校正。在船方升、降吊杆过程中,指挥手要及时通知甲板、舱底及码头作业人员注意避让,防止吊杆突然堕落造成人员伤亡。

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工具与货物打码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完全符合工艺标准和工具使用规定。对各种工具、属具、绳索、钢丝绳、网络、货架货板、吊杆等,要检查其配套使用情况,确保安全性能相互适应。

查看作业现场的灯管照明是否充足,作业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是否有障碍物影响作业等,若不符合安全要求,应及时整改。

指挥作业要点

指挥手站位必须选择安全位置,严禁坐在或站在船舷、舱口边沿等危险位置进行指挥。喊钩时,要先提醒周围人员注意,做到手势清楚、声音响亮,且人要跟随货码移动,时刻关注货码运行状态。

指挥手要对作业情况做到“四了解”:充分了解所使用机械的性能特点,掌握货物的准确重量和货种特点,清楚作业人员和甲板周围其他人员的动向,熟悉司机的情绪和操作技能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严格执行“四不吊”“三不准”“二不松”原则:无指挥手指挥坚决不起吊;无防护网或防护网未扣牢不起吊;灯光照明不足、视线不清不起吊,舱口梯有人上下、货码上有人时不起吊,货码受压、不明重量或超重不起吊,货码不稳、有散落危险不起吊,货码运行轨迹线内有人不吊;不准对包装、箱装货物进行扬络或变相扬络,不准对易碎、贵重、仪器、危险货物、重大件货物等采用拖码起吊方式,不准货码在人头上空经过;货码动荡打转或位置不当不松钩,货码下有人不松钩。

(二)舱底作业

人员站位与动作:工人在进行打码作业时,应选择合适、安全的位置,并时刻留意货码动向,主动避让可能出现的危险。在挂钩操作时,人要站在安全位置,待空钩提升到一人一手高的高度时,方可松手。摘下的空钩严禁随手乱抛,以防砸伤他人。

稳码操作:稳码作业必须在货码降到胸部高度以下时,作业人员方可上前进行。且应站在货码运行轨迹线两侧,避免站在货码正下方。在距二、三层舱口边缘50厘米内进行清洁(扫舱)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站在舱梁及其轨道上,防止失足坠落。

上下舱安全:上下舱口壁梯前,要仔细检查梯口盖是否已挂紧锁牢。攀爬壁梯时,双手要抓牢梯档,双脚要踏实,按顺序逐档上下,严禁披衣带物攀爬,以免影响攀爬安全。若舱内灯光不明、视线不清,严禁人员上落和进行作业。对于狭窄、深仓、通风不良、封盖时间长、锈蚀严重的舱室,或装载过危险品后的船舱,必须按规定先行通风换气,并进行气体检测,在检测结果符合安全要求,经准许后方可下舱作业。

货码升降与防护:当货码在舱口升降运行时,所有人员严禁在舱口壁梯上下。人员需要上下时,应先告知指挥手暂停作业。若一条作业线分位装货、分票装舱,或一个舱口同时开两条作业线,且货物堆放高度超过2米时,必须挂好安全防护网。舱口长度在2米以内的,不准同时开两条作业线在同边作业,防止发生碰撞等事故。

(三)码头作业

安全防护网设置:在作业前,必须及时挂好安全防护网,并根据潮水涨落和作业位置的变化,随时对安全防护网进行调整,确保其始终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

人员与作业配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