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苏广祥.pdf

发布:2025-04-09约2.2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苏广祥

摘要: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全面、深入、正

确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信息和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观察

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开发学

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物理

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获得知识最基本的途径,是初中学生

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个重要渠道。敏锐的观察力是学生今后

从事创造性研究必不可少的素养,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加强物

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物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基本任务。下面就在物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开论述:

一、观察要有目的性

无明确的目的是观察的大忌。有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不知道往哪里看,不

知道看什么,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除了凑热闹外,无任何有益收获。要克服这

种现象,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做一个实验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

的,知道观察的对象是什么、观察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具体要求等等。如演示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钢球和木块;观察的内

容有钢球的速度、质量、木块被推的距离等;具体要求是让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

度的斜面上滚下和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相同高度的斜面滚下,比较木块被钢球推

开的距离有什么不同。又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观察的对象是水;观察内容有实

验器材、水的沸腾现象、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图表等内容;具体要求是观察水

的沸腾有什么特征、沸点是多少、沸腾与蒸发有什么区别。

二、观察要主次分明

实验的教学目标有主有次,为突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并相对减少观察时

间,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分清主次,明确观察重点。对使用器材较多、现

象复杂的实验,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指导常采用过程提示法和问题引导法。如演

示海波熔化实验时,紧扣熔化过程开始、熔化、结束三个关键时刻,围绕加热时

间,海波的温度状态变化这三个主要内容,及时提请学生注意观察,使学生的注

意力始终随实验过程和教师的提示集中到主要观察内容上。给学生一一引导,使

学生实验开始就形成观察焦点,加强了注意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三、观察要按步骤进行

物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都有一个过程,有一定的规律,观察时也要有步骤、

有顺序地进行。如研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应先观察石块在空气中称量时的弹簧

秤示数,再观察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然后观察小筒中被石块所排出

的水重,最后观察石块所受浮力与排开水重的关系。又如观察电流表示数时,要

先观察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明确电流表的实际量程,再观察指针的位置。对

实验的有序观察是尊重科学、遵守规律的需要,亦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

良好观察习惯;还有利于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规律,提高观察效

果。

四、观察要多方位进行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教学唯一的和最终的落脚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

积累大量感性材料,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因此必须多方位、不同情况下加以观

察。如在形成力的概念时,用力推动桌面上的木块,木块就运动起来,撤销外力

木块就会停下来,在学生头脑中就会有一个错误的概念:“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如果换用摩擦力很小的小车做以上实验,当撤销外力时小车会沿原来的

运动方向继续运动,这就改变了学生头脑中错误、片面的认识,并能对力建立起

新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条

件下多方位地观察,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五、观察要有技巧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说明观察有技巧。常用的观察技巧

有:注意观察细微的、瞬间发生的变化现象,善于应用对比观察,重视观察的整

体性和同时性,会用多感官观察等。如气体膨胀做功实验,塞子跳起的时间是不

易控制的,水蒸气在瓶口液化是瞬间发生的、细微的,要注意细致观察。又如欧

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等实验,变化因素较多,观察时要明确控制条件,应用比较的

方法。再如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直导线的运动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是同时发

生和消失的,观察时必须同时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历史上瑞士物理学家克拉顿

比法拉第早观察这一实验,却没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观察的

同时性。此外,有不少实验现象在发生和变化时常伴有形变、音响、色光、温度、

硬度变化等,需要用眼、耳、皮肤等多种感官进行综合观察,获取全面、完美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