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和特种气体专业安全检查隐患记录表.docx
危险化学品和特种气体专业安全检查隐患记录表
检查时间
执行部门
检查范围
生产区域、非生产区域、宿舍区域
检查负责人
参加检查人员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
检查记录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
检查记录
1
管理制度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检查现场
正常/异常描述及预防措施整改方案
购买剧毒品应当凭证购买
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2
建筑结构
使用甲、乙类危险化学品的厂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检查现场
正常/异常描述及预防措施整改方案
氢气纯化室、特气房、有机化学品间等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厂房应采用不发火地面。
产生尘毒危害的工序或工作区(间)若在同一建筑物内,宜集中在靠近夏季最大频率风向下风侧的外墙布置,应与其他工序或工作区(间)可靠地隔开。
3
防火防爆
氢气钢瓶和氢气管道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检查现场
正常/异常描述及预防措施整改方案
氢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
氢气气瓶的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氢气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氢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留有0.5MPa的剩余压力。
甲醇操作场所应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打开甲醇容器前,应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使用甲醇的场所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
易燃易爆的工作间选用的工艺设备和公用工程设备应具有相应的防火、防爆性能;
3
防火、防爆
易燃易爆的工作间应设置局部排风系统或全室排风系统按规范设置防烟、排烟设施;
检查现场
正常/异常描述及预防措施整改方案
对可能突然可能放散大量有爆炸物质的工作间,应设置事故报警装置及其与之连锁的事故通风系统。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常用气体、特种气体供气管道,应当在其适当部位装设放散管、取样口、吹扫口和阻火器,放散管应引至室外排放或接入装用设备处理后排放。
输送易燃、易爆、助燃介质的管道严禁穿越生活间、办公室、配电室、控制室;
输送易燃、易爆、助燃介质的管道、管件、阀门等连接处应严密,管道系统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室外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输送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不同爆炸危险环境的边界、管道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80m-100m处,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每处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4
防毒、防尘
氯气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检查现场
正常/异常描述及预防措施整改方案
氯气操作场所应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氯气设备、管道处、阀门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氯垫料,严禁使用橡胶垫。
充装量为50kg和100kg的氯气气瓶应保留2kg以上的余量。
三氯化硼、四氟甲烷等有毒特种气体的储存间和配送管道廊内应设置在线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并与事故排风及废气处理装置连锁。
液氯罐储存间应设置在线氯气报警装置并与事故排风及废气处理装置连锁,排放系统吸气口位置应靠近地面。
从工作间(区)排出的含有尘、毒的废气、废水、废渣应进行相应的无害化治理,使其符合相关的环保排放标准。
涉及尘毒作业的电子工业企业应按GB11651要求为接触尘毒作业人员配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储存剧毒化学品场所应配备空气呼吸器和化学防护服。
不应在尘毒作业区饮水、进食、休息,应设置独立的休息室。
尘毒作业应按照相关规范设更衣室和淋浴设施。
4
防毒、防尘
使用酸碱及其他具有腐蚀性物质的工序,宜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密闭性良好、具有防飞溅措施的设备。
检查现场
正常/异常描述及预防措施整改方案
输送有毒介质的管道严禁穿越生活间、办公室、配电室、控制室;
5
气瓶及压力管道
使用气瓶应:
采购和使用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的合格产品,不使用超期未检的气瓶。
必须到已办理充装注册的单位或经销注册的单位购气。
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
气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应保证气瓶干燥。
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
夏季应防止爆晒;
严禁敲击、碰撞;
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