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4471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pdf
ICS13.080
CCSZ18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471—2021
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sforpollutionconditionevaluationofheavymetalsinsediment
2021-12-29发布2022-01-29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471—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因子1
5评价程序、方法及结果1
附录A(资料性)底泥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标准值4
附录B(资料性)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统计信息表5
附录C(资料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统计信息表6
I
DB37/T447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
DB37/T4471—2021
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本提供了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的术语定义、评价因子、评价程序、方法及结果。
本文件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及入海河口等水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实施河道、湖泊疏
浚和清淤等需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时参照本文件。
注:入海河口指河流的终段与海洋相结合的地段。即包括受到海洋因素影响的河流下段,也包括河流因素影响的海
滨地段。上界在潮汐或增水引起的水位变化影响消失的某个断面,下界在由河流入海泥沙形成的沿岸浅滩的外
边界;或者上界是盐水入侵界,下界是河口湾的湾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底泥sediment
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的黏土、泥沙、有机质及
各种矿物的混合物(也可被称为沉积物)。
3.2
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toxicityresponsefactorforheavymetals
能够反映重金属的毒性强度及水体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的数值。
3.3
单因子指数法single-factorindexmethod
将某种重金属实测浓度与该种重金属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底泥某种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方法。
3.4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potentialecologicalhazardi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