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温室温度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oc
基于PLC的温室温度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内容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基于PLC控制的温度采集系统在温室领域应用的设计方案。在这项研究中,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将用于检测温室中的指标,并将测量值发送到PLC。PLC把测量值与设定点进行对比,然后发送相应的命令来运转对应的设施以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参数,从而实现了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在此基础上,实现采集、数据记录、数据输出等功能,为智能温室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智能温控;可编程控制器;模块;环境参数
目录
TOC\o1-3\h\z\u内容摘要 1
1绪论 4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4
1.2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4
1.3本文的主要内容 6
2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6
2.1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在温室应用上整体概况 6
2.1.1温度采集控制系统控制对象 6
2.1.2温室整体结构 7
2.2设计要求 7
2.3方案设计 8
2.3.1系统控制方案 8
2.3.2系统结构 9
2.4PLC简介 10
3系统的硬件设计 13
3.1PLC器件选型及I/O点分配 13
3.1.1PLC选型 13
3.1.2模拟量输入模块 14
3.1.3I/O点的分配 15
3.2传感器的选择 15
3.2.1温度传感器 16
3.3硬件连接设计 17
4软件程序设计 19
4.1系统控制总流程图 19
4.2各模块的程序设计 20
4.2.2控制模块 22
4.2.3故障报警模块 23
5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1绪论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诸多领域中,温度控制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农业、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不同生产情况和工艺要求下的温度控制,所采用的加热方式,燃料,控制方案也有所不同。例如农业、冶金、机械、食品、化工等各类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油、电等[1]。温度控制系统的工艺过程复杂多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系统要求更为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理论。
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是继承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装置。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便宜,可靠性强,编程简单,易学易用等特点,在工业领域中深受工程操作人员的喜欢,因此PLC已在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地使用,本文是基于PLC温度控制系统在温室领域的应用展开论述的。农产品的成长主要被温度、湿度、光强等因素的影响。建造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自动控制这些环境参数。温度采集控制系统是在普通温度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发展起来的。
1.2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温度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温度控制系统是人类供热、取暖的主要设备的驱动来源,它的出现迄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期间,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温度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当前比较流行的温度控制系统有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基于工控机(IPC)的温度控制系统,集散型温度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
PLC是一种数字控制专用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可编程序存储器储存指令,执行诸如逻辑、顺序、计时、计数与演算等功能,并通过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等组件,控制各种机械或工作程序。PLC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易于被工程人员掌握和使用,目前在工业领域上被广泛应用。相对于IPC,DCS,FSC等系统而言,PLC是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因此,PLC占领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其前景也很有前途。
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但从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成熟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难于控制滞后、复杂、时变温度系统控制。而适应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在仪表控制参数的自整定方面,国外已有较多的成熟产品。
国外技术保密及我国开发工作的滞后,还没有开发出性能可靠的自整定软件。控制参数大多靠人工经验及现场调试确定。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