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流程.ppt
急救处理原则:纠正脱水,降低血糖、消除酮症酸中毒,去除诱因。急救程序(如图)转送注意事项转送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必要时吸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评估有毒物接触史(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可有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的异常变化甚至心跳呼吸骤停。有受损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以及所接触毒物特有的中毒表现。临床特征急性中毒病情判断:出现以下情况均表示病情危重:1深度昏迷;◆吸入性肺炎;2高血压或血压偏低;◆严重心律失常;3高热或体温过低;◆癫痫样发作;4呼吸功能衰竭;◆少尿或急性肾功能衰竭;5肺水肿;◆黄疸或中毒性肝损害;6进行性呼吸困难;◆溶血性贫血或出血倾向7急性中毒急救处理1原则:抢救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对症治疗,阻止中毒过程的继续和促进毒物的排除。2急救程序(如图)3转送注意事项4频繁呕吐且意识不清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而窒息。5确保呼吸道、静脉通路通畅。6心电监护,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他方面病情的变化。7采集、携带送检标本,以便进行毒物分析、明确诊断。8急性中毒多发伤和多处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复合伤: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概念:多发伤多发伤病情评估
●迅速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了解受伤原因、时间、部位,伤后主要症状和救治经过,有助于诊断
●全面而有重点地检查,有无隐匿的损伤
●创伤严重度的评定
1.CRAMS评分:分值≥9~10分属轻伤,7~8分为重伤,≤6分为极重伤。
2.创伤指数(TI):指数在0~7为轻度损伤;8~18为中度严重损伤,>18约有50%的死亡率;10~16分,多为单一系统伤,无生命危险,而17~20多为多系统损伤,有死亡的可能,>21分为伤情严重。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除了具有快速反应“急”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在伤病员发病现场和转运途中及早实施准确、有效、不间断的医疗救治,以最大限度减低伤残、死亡率,为院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而达到“救”的目的。医疗定位:高级生命支持等级水平12治疗原则:以生命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3内容:挽救和维持伤病员的基本生命、缓解伤病员的剧烈痛苦、防止搬送途中的继发损伤及安全转送。着重在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维持与监护,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进行解痉、镇痛、止血、止喘、止吐、抗晕、催吐等对症处理。院前急救的医疗定位、内容和治疗原则心搏呼吸骤停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1急性呼吸衰竭
休克
急性脑卒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急性中毒多发伤、群体伤颅脑损伤(急性肺水肿)2十大急危重症病情评估临床特征剧烈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片不缓解。123654危险性评估:患者伴有下列任何一项则属于高危:女性、高龄(>70岁)、既往梗死史、糖尿病、房颤、前壁心肌梗死、梗死范围广泛、窦性心动过速(>100bpm)、低血压(SBP<100mmHg)、肺部啰音或有休克、肺水肿体征。心电图表现为相对应导联髙尖T波、ST段抬高、T波倒置及病理性Q波。高龄、糖尿病患者可无典型胸痛,而表现为呼吸困难、冷汗、休克、晕厥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处理
●原则:立即抢救,以缩小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积极防治并发症,防止猝死。
●急救程序(如图)
●转送注意事项
1.给氧。
2.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3.持续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测(AED监护),及时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
4.严密监控患者神志、面色、肺部啰音及周围循环等病情变化。
5.向接收医院预报。
心脏呼吸骤停病情评估
●临床特征???
1.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2.大动脉脉搏消失。
●类型
1.心室颤动和(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VF、VT
2.心脏停搏:心电图呈等电位线
3.无脉搏电活动(PEA)(心肌电—机械分离及室性自身节律),心电图示宽大畸形振幅较低,频率在20—30以下的QRS波群,不能引起心室收缩活动。病情评估病因
心源性:冠心病、心肌病、心脏压塞等
非心源性:如气道异物、窒息、脑血管意外、哮喘、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药物中毒、过敏、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低温、低血糖、溺水、电击或雷击等。心脏呼吸骤停急救处理原则: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