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答案(一).docx

发布:2025-04-11约2.2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答案(一)

选择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月亮

B.姻缘

答案:A。“婵娟”常用来比喻月亮,这句词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大家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2.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鬼”的是()

A.李白

B.李贺

答案:B。李贺的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想象丰富且奇幻诡谲,常运用奇特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李白则被称为“诗仙”。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江”指的是()

A.长江

B.秦淮河

答案:B。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泊秦淮》,秦淮河在当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许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在此寻欢作乐。诗人夜泊秦淮河畔,听到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感慨晚唐社会的奢靡腐败,借古讽今。所以这里的“江”指的是秦淮河。

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

答案:《诗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此句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陶醉于自然田园生活的心境,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

答案: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它一改以往送别诗的悲戚之情,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判断题

1.《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答案:错误。《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描写了客居他乡的主人公在深夜无法入眠、短梦初回的情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异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答案:正确。《汉乐府·长歌行》是一首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句以景寄情,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的是石灰。()

答案:正确。这句诗出自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石灰来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志向和决心。

解答题

1.请简要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艺术特色。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从构图上看,它是一幅绝妙的塞外风景画。“大漠”展现出沙漠的广袤无垠,“孤烟”则以其挺拔的形态成为画面的中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长河”蜿蜒曲折,与“落日”的浑圆形成鲜明对比,一纵一横,一圆一直,线条简洁而又富有变化,勾勒出了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从色彩上看,“大漠”的黄色、“孤烟”的白色、“长河”的蓝色以及“落日”的红色相互映衬,色彩鲜明,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从意境上看,诗句营造出一种空旷、孤寂、雄浑的意境,既表达了诗人对塞外壮丽风光的赞美之情,也透露出他在出使途中的孤寂心境。同时,诗人用词精准,“直”字写出了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柔和、亲切之感,使画面富有动态美和立体感。

2.说说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情感内涵。

答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词的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来阴阳相隔,词人即使不去刻意思念,对妻子的感情也难以忘怀,体现出他对妻子的深情厚谊。“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妻子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词人满腔的凄凉无处诉说,更增添了他的孤独和痛苦。下阕记述梦境,通过描写梦中与妻子相见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将夫妻间的深情刻画得细腻入微,梦中的相见虽然短暂,但那默默相对、泪流满面的场景,饱含着无尽的相思和眷恋。最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设想妻子的孤坟在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绵绵哀思和无尽怀念之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悲凉,是悼亡词中的经典之作。

3.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点。在内容上,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劳动、爱情、战争、祭祀等,是周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赋、比、兴。“赋”即铺陈直叙,如《七月》中详细描述了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