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pdf
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
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学科,统称为
计算学科,它是从电科学与工程和数学发展来的。
计算学科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和系统,模拟实际过程进行科学
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搜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进行问题求解,包括
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其科学部分的核心在于通过抽象建立模型实
现对计算规律的研究;其工程部分的核心在于根据规律,低成本地构建
从基本计算系统到大规模复杂计算应用系统的各类系统;其技术部分的
核心在于研究和发明用计算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手段和
方法;其应用部分的核心在于构建、维护和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特定问
题的求解。其根本问题是“什么能、旦如何被有效地实现自动计算”,
学科呈现抽象、理论、设计三个学科形态。
计算学科已经成为基础技术学科。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
继理论和实验后,计算成为第三大科学研究范型,从而是计算思维成为
现代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方式。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
业。
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计算学科,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
和电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
安全、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相关专业包括电信息工程、电科学与技
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信息类专业,以及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承载着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重任,本专业类的大
规模、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
旺的专业类。
计算机类专业更加强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计算机类(0809)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基本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
软件工程(080902)
网络工程(080903)
信息安全(080904K)
物联网工程(080905)
特设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080907T)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080908T)
电与计算机工程0(80909T)
3培养目标
3.1专业类培养目标
本专业类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
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
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清晰
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
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业发展,在计算系
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门技
术人才。
3.2学校制定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培养目标必须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体现业点及其支撑学科的特
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业人才培养目标须反映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与性质、社会竞争
优势,以及事业发展的预期;是具体的、能够分解落实的、能够有效指
导培养进程的、能够检验其是否实现的;应作为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对
少数优秀毕业生的预期。
各高校须通过有效的途径保证培养目标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
的有效公开,教师和学生应将培养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追求。
各高校应建立必要的、有计算机行业或企业家有效参与的定期评
价修订制度,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确
保培养目标的准确怛和有效性。
4培养规格
4.1学制
4年。
4.2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部分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业毕业生可以授予理学学
士学位,部分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