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筷子舞教案8篇.docx

发布:2025-04-11约1.09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筷子舞教案8篇

筷子舞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体验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个小筐子内放薯条、小馒头、彩虹糖。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在一开始就直接出示筷子引入,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情绪,并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不同强调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让幼儿带着疑问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然后教师再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为幼儿提供薯条,小馒头、彩虹糖,让他们通过夹薯条,小馒头、彩虹糖来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活动前组织谈话活动:说说筷子的作用并介绍筷子的来历。(筷子最大的用处是作为餐具供大家使用,筷子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5.实践活动后组织讨论:为什么某某小朋友能迅速地用筷子夹起食物,某某小朋友食物夹得很慢?他是怎么拿筷子的?

结论:要用正确的`姿势拿筷子、夹食物时先要张开筷子,夹住食物后要夹紧。

6.最后可和筷子做游戏

1.将幼儿分成5组,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玻璃弹珠夹得多。

2.每组评出夹得最多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平时多练习使用筷子。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自于实际生活,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用筷子吃饭。《纲要》中提出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一起收集较为合理,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一般安排在中班开始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吃饭,为了培养孩子对学习筷子的兴趣,我选用了幼儿喜欢吃的食品,根据孩子的能力提供的食品又分不同的层次,如长条的薯条,大又圆的旺仔小馒头、小又圆的彩虹糖。让幼儿在夹夹、吃吃、说说中学会使用筷子。

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民主、宽松、动态的教育环境,给予孩子自由发挥、大胆尝试的广阔空间,让孩子了解发现筷子的多种用途,激发孩子主动学习使用筷子的兴趣。

筷子舞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给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学会本课生字13个,区别“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理解新词19个。

2、会按“谁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句式写句子;知道顿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我们祖先发明筷子的时间,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了解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数及其生活的主要区域。

4、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汉字部首的.确定;顿号的用法。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筷子的由来。

三、教学准备

筷子、磁带、录音机、字典、生字卡片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板书设计

△筷子的传说

快子:树枝

筷子:细竹

种类繁多:玉石筷

金筷

银筷

六、教学后记

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为指定的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学会本课分“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

2、知道并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传说”,教学“筷”。

筷为什么是竹字头?由此可见——

二、初读课文

1、自读,思考:传说中第一双筷子究竟是什么做的?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2、反馈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划出新词。

2、四人小组完成填空。

筷,()结构,查()部,部首在()。

烫,()结构,查()部,部首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