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考前预测热点二.docx
第一部分???2024中考命题十大热点
热点二杜绝校园霸凌、欺凌
●素材呈现
河北邯郸一初中男生被3名同学杀害并掩埋。被杀害的男孩王某某,年仅13岁,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2024年3月10日,王某某出门后失联,父母报警后,警方通过监控发现,与孩子同行的还有3名男同学。面对询问,3名男同学却表示没有见过王某某。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下,这3名学生才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称把王某某杀害后,埋在了村子里废弃的蔬菜大棚内。据现场目击者称,遭受迫害的王某某的脸都被铁锹砸烂了。而杀人的3个男生,在打死王某某后,还将其手机中的190元转账给了自己,像没事人一样,照常上学。一石激起三层浪,关于降低未成年人定罪标准的讨论又引发热议,也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在今天,校园霸凌,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热点相关
1.辛辣点评
(1)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河北邯郸的这起案件值得各方面深入思考。一方面,司法部门对未成年人犯罪一直的态度是预防,比如强调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而这起案件中恰好就有校园霸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那么,有了法律之后如何预防?毕竟中国还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对已经发生的案件,眼前最迫切的问题,如何让公平正义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不形成像湖北荆州女童案那样只得由受害人家属默默承受的案件。
(2)在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的舆论漩涡中,公众舆论与司法独立相互交织,共舞于法治的天空下。网友们通过舆论的翅膀,呼唤正义的光芒,期望早日为这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画上句号。然而,舆论的狂潮中也不乏盲目跟风之声,不实信息的传播如同阴霾,遮蔽了真相的星光。而司法独立,如同坚守阵地的卫士,不受舆论风雨的侵扰,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捍卫法治的尊严。在这场舆论与司法的较量中,我们应保持理性和耐心,让真相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浮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为这起案件画上一个公正而圆满的句号,让正义之花在法治的土壤中绽放。
2.时评素材???
(1)此次邯郸的恶性事件,与不久前湖北荆州未满12岁男孩杀害4岁女童案比较相似。这两起极端个案,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于那些“小恶魔”,不能因其未成年而“网开一面”。法律应该严惩恶魔,打击犯罪,让正义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央视网)
(2)邯郸这起案件中的三名嫌疑人,作案时已满12周岁。根据刑法规定,若经最高检核准追诉,则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考虑到这次事件性质之恶劣,手段之残忍,引起的民愤之巨大,估计他们会难逃法律之制裁。但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对于“小恶魔”,只有惩罚才能带来改造的效果,让他们知罪悔罪。(每日经济新闻)
(3)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我们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时的教育上。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和干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只有三方一起努力,各尽其职,才能让社会更和谐,让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成长。(三农快评)
3.格言素材
(1)法律不为低龄犯罪留兜底,年龄并非“小恶魔”的挡箭牌。
(2)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3)我们自以为的宽容和善良,都变成了刺向又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利刃。
(4)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5)在原则之外考虑例外,在普遍之外考虑特殊。
(6)欺凌者的为所欲为,法律定会严惩不贷
(7)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
(8)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9)“什么都不懂”都是大人的错觉。事实上,他们早已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一代。
(0)人性是弯曲的曲木,而非虚无的白纸。
(11)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12)莫被群体裹挟,保持思想独立;远离乌合之众,拥有清醒理性。???
●考题预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A.立冬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liǎn)沉降,防寒保暖是养生的重点。
B.看到校园欺凌行为,不要成为附和(hè)者,要大胆地向校园欺凌说“不”。
C.专家勉励大家说:大家就是今后的大国工匠,不要鄙薄(bó)我们的技能。
D.小区绿化带内杂草丛生,擅长侍(sì)弄花草的居民自己动手,装点楼前风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D.侍(sì)弄——shì;故选D。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小李生病了,医生建议他不要再熬夜,他却。
②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孙亚飞表示,我国针对作为消毒灭菌使用的环氧乙烷残留含量制定了明确规定,要求小于10μg/g。
③法官鼓励同学们遇到欺凌时要及时寻求帮助,告诫大家只会助长施暴者气焰。
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