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井检孔施工组织设计.doc
PAGE15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阳城技改钻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技改井筒检查钻工程位于梁山县境内,行政区划属梁山县韩岗镇管辖。技改设计生产能力0.9Mt/a。根据技术改造方案,矿井需新建主、副井。为合理确定井筒位置、井筒施工方案,以及为井壁结构结构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需要施工两个井筒检查钻孔,分别为检1、检2号孔,设计深度共计1418m。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对阳城煤矿的地质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依据《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质量标准》(MT/T1163-2011)、《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1042-2007)等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按照《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技改钻探工程招标文件》要求编制了《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技改钻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钻机施工。
二、工作任务
根据阳城煤矿提供的《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技改钻探工程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确定本次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为:
1.查明主副井井筒的地层时代、构造、岩性、结构及厚度分布,及各岩层的RQD值;
2.查明主副井井筒断层破碎带、溶洞、裂隙等地质特征的位置;
3.查明主副井井筒所有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4.查明主副井井筒附近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5.根据抽水试验及流量测井成果对各井筒的涌水量进行分层预测,及查明地下水的流向、流速、自然水位标高。
第二节矿井概况及地理条件
一、矿井概况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为济宁市属国有企业,是济宁矿业集团公司在梁山煤田开发建设的一对接续矿井,位于山东省汶上县郭楼镇境内,面积46.1352km2。2005年4月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对矿井进行了初步设计,设计开采3煤层,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年。矿井于2007年5月16日联合试运转验收,2007年6月开始试生产,2007年12月8日正式投产,2008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2010年9月核定生产能力240万吨/年。
阳城煤矿位于山东省梁山煤田的东部,属梁山煤田韩岗井田。井田范围:东起F1断层,西至太原组17煤层露头;南起F3断层,北至汶泗支断层,东北角为F2断层。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2.2km~6.7km。2012年1月依法换领了采矿许可证,发证机关为国土资源部,许可证号:C1000002012011110122736,有效期至2036年1月20日。井田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16°17′10″~116°23′00″,北纬35°42′21″~35°48′30″。
二、自然地理
矿区内地势平坦,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形总体上南高北低,矿区西北角有一条北东向东平湖泄洪大坝将本区分为泄洪区和陆地,泄洪区面积3.5km2,陆地面积42.63km2。陆地地面标高+38.80m~+41.60m,泄洪区地面标高+37.50m~+39.20m,东平湖防洪大坝坝顶标高+46.90m~+47.40m,坝顶面宽20m。本矿井工业广场自然地面标高为39.0m左右,主、付、风井井口标高+41m,平整场地标高为39.3m~39.8m之间,平均填高0.6m左右。历史最高洪水位+40.0m(1957年),故该矿井不受洪水威胁。
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中部有一条北东转南西向的季节性湖东排水沟,流向北东转南西,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矿区西北角有一条北东向东平湖泄洪大坝将本区分为泄洪区和陆地,泄洪区面积3.5km2,陆地面积42.63km2。泄洪区内无湖水。据《汶上县水利志》记载,1957年汶上县发生特大洪水,历史罕见,境内河道大部分漫溢决口,最高洪水位达到+40m,由于1957年洪水为1702年以来的第三个大水年,其重现期接近百年一遇,故矿井设计以+40m作为本矿井的防洪设计洪水位。
本井田地处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春秋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3.5℃,最高气温为7月份,平均气温33.4℃,日最高气温41.7℃(1966年7月19日);最低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1.9℃;日最低气温-18.3℃(1981年1月27日)。春、夏、秋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多偏北风,全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21.0m/s。年平均降水量664.7mm,多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3%,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109.5mm(1964年);历年最小降水量为297.3mm(1966年)。
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