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治疗.pptx
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治疗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很多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CoxA1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查明CoxA16为本病病原1959年提出HFMD命名,HFMD在全球广泛流行,无明显的地域分布。
2一般临床症状比较轻,可自愈3伴有严重并发症病例的比例较低1五岁以下儿童夏秋常见病5无疫苗等特异性的预防控制措施4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手足口病特点
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起大规模流行传播途径复杂,难于控制小年龄组高发,易引起社会关注个别流行株可导致较高的病死率0102030405手足口病特点
HFMD的病原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起,其中包括CoxA5,A10,A16,A19,EV71,以及部分埃可病毒和柯萨奇B组病毒,以CoxA16和EV71最为常见。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唾液与粪便;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后病毒排出。HFMD为全球性传染病,在全球广泛分布,无明显的地域分布,但近年EV71在东南亚一带流行,引起较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手足口病的流行主要以CoxA16为主,2008年,CoxA16和EV71共循环引起手足口病爆发,EV71在大部分省市为优势病毒。
病原学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CoxA16手足口病埃可病毒Echo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病原学肠道病毒:湿、热环境下适合生存抵抗力: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5%来苏儿不能将其灭活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1mol二价阳离子可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灭活病毒:紫外线、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等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低温环境: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
流行病学030201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好发于4~9月份。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潜伏期2~10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可以自愈。
发病早范围广重症多婴幼儿多主要原因是EV71流行为主EV71疱疹特点01小、厚、硬02近几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
流行病学§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传染源现症患者隐性感染者粪--口§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患儿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媒介物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被褥内衣医疗器具等§传染性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可检出病毒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持续时间尚不明确。流行病学
临床分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普通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循环功能障碍
重症病例的早期特点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01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