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考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4-09约5.16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黄晕(yūn)抖擞(sǒu)静谧(mì)

B.吝啬(lìn)莅临(lì)粗犷(kuàng)着落(zhuó)

C.贮蓄(zhù)澄清(chéng)棱镜(léng)应和(hè)

D.发髻(jì)看护(kàn)宽敞(chǎng)娇媚(mèi)

答案:C

解析:A项“黄晕”的“晕”应读“yùn”;B项“粗犷”的“犷”应读“guǎng”;D项“看护”的“看”应读“k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喉咙烘托呼朋引伴

B.抖擞肌肤地毯花枝召展

C.淅沥草垛干涩咄咄逼人

D.缭亮屋檐化妆莅临人间

答案:C

解析:A项“烘托”应为“烘托”;B项“花枝召展”应为“花枝招展”;D项“缭亮”应为“嘹亮”。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喜欢随声附和的人,总是有自己的主见。

B.这篇文章的观点十分新颖,见解也很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C.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D.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答案:A

解析:“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与“有自己的主见”矛盾。B项“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C项“张灯结彩”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D项“不可救药”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使用均恰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把“品质”改为“形象”;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D.《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王湾,唐代诗人。“次”是“游览”的意思。

答案:D

解析:“次”是“停留、驻扎”的意思,不是“游览”。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A.比喻、排比B.拟人、排比C.比喻、拟人D.夸张、排比

答案:A

解析:把“红的”“粉的”“白的”分别比作“火”“霞”“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句式相同,构成排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______》《______》《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大学;中庸

解析:“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

2.曹操《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解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盛的景象,体现了海岛的生机勃勃。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描写夕阳西下的景象,直接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错误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是拟人,没有运用排比。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答案:正确

解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