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监控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监控要点
为认真吸取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教训,防止隧道坍塌事故发生,根据隧道常规施工方法,现重点将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监控要点及要求介绍如下:
一、超前地质预报
受目前勘察手段、时间、费用以及判释水平等因素限制,在勘察设计阶段尚不能完全准确地探明隧道所穿越的地层及洞身周边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对隧道施工安全有很大威胁的岩溶、断层、富水裂隙、暗河等也不能准确判释和提示,因此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铁建设[2007] 88号文:隧道施工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应纳入正常施工工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的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可能存在诱发重大地质灾害的隧道,地下水活跃、围岩软弱、含富水断层的隧道,高瓦斯、高地应力的隧道,可能发生突水、突泥的隧道,可委托专业队伍,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开展第三方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一)预报内容
1.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害气体及高地应力、高地温等情况的预测预报。
4.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岩层接触带及其它富水地层等的预测预报。
(二)预报方法
主要有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
1.地质分析法:包括地质素描、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
2.钻探法:包括深孔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3.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声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
4.超前导坑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
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
超前地质预报按采用的预报手段数量可分为单一方法地质预报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三)预报分级
1.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三级:
A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储水构造、导水断层、岩溶、有害气体、膨胀岩土、软弱岩体等地质问题,隧道施工中易发生突(涌)水、突(涌)泥、瓦斯、大坍方、大变形等地质灾害,风险程度高的地段。
B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隧道施工中发生突(涌)水、突(涌)泥、瓦斯、坍方等地质灾害风险程度较高的地段。
C级:地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不发育,基本上不存在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隧道施工中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不大的地段。
2.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四级:
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高地温、瓦斯、天然气、放射性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物探异常区域小、数量少,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非可溶岩地段,基本没有物探异常区,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3.不同地质风险地段的预报方式为:
A级:风险地段采用地质素描、两种及以上物探方法、多孔超前钻探、超前炮眼进行综合预报,必要时增加超前导坑方法;
B级:风险地段两种以上的方法综合预报;
C级:风险地段可采用一种和两种方法进行预报。
(1)A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
(2)B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按A级要求实施。
(3)C级预报:以地质分析法为主。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
(4)D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
(四)预报要点
1.研究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