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3 学校课程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 学 计 划
2009 ~ 2010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学校:
学科:
年级:
教师:
日期:
青岛市四方区教育体育局
一、参与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
班级 2.1 2.2 学生
人数 人 基本情
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奇,课堂上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对于不明白的事情总有一种好奇心,总喜欢刨根问底,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以及卫生习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能提升人文思想意识,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意识,具有全面发展的知识技能的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仅限于根据老师的讲解去做,有的可以举一反三,创新自己的作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这个课程。 认知能
力分析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本班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喜欢大胆想象与创造。学生对于趣味性的课题有比较高的兴趣,他们爱提问题、喜欢探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电脑上网搜集资料的兴趣与能力提高较大,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态度积极。 二、课程内容分析和教学构想
教学内
容分析 校本课程是我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学生兴趣等来确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反映的是学生的个性。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倡导学生有个性地,全面的健康发展。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目标是培养兴趣、活跃思维、开发潜能、善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更利于学生的发展。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学校、教师、社区的潜能,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时空。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出发点,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以达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目标。在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时,一定要使教育内容与方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要着眼于学生几年或十几年以后的发展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等等。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时尽可能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把国家课程没有涵盖的内容,在校本课程中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校本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人人获得成功。在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们我们要让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在学科整合中选定主题。学科的综合性,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明确其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梳理差不多时间段的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整合出结合点、交叉点。 教学
目标 国学启蒙课程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能利用各种资源,在活动中解开一个个问号,去明白一个个道理,领悟生活的多姿多彩,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动手实践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我们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模块,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科学性的研究性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掌握一些必要的、有效的、比较简单的生存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得到初步的体验和一些直接经验;了解和学习一些活动方法,如访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等;初步了解一些活动的过程性方法,如主题形成、活动方案制订、资料搜集与整理、总结交流、成果展示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初步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去解决。
信息技术课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并能按制订的研究步骤展开研究活动。初步了解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能够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咨询等途径搜集资料,尝试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掌握处理信息的简单方法。能够通过摘抄、剪报、记要、摘要等方式选择整理资料。初步认识调查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基本方法。能够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调查,学会利用调查成果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活动中与伙伴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进行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保证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校本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