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设备规范课件.ppt

发布:2025-04-10约7.35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设备规范第一节地铁设计规范屏蔽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满足最新地铁设计相关规范。目前我国最新的地铁设计规范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编号为GB?50157-2013,自2014年3月1日起实。一、一般规定(一)关于屏蔽门的类型,有的工程配合通风空调系统的需要,将高屏蔽门顶箱上部的固定面板设置为开闭式结构时,也可称作封闭/非封闭转换式屏蔽门。(二)屏蔽门的安装应满足限界的要求,并在设计荷载作用的最不利条件下不得侵入车辆限界。(三)“屏蔽门不得作为防火隔离装置”的原因是,传统屏蔽门体材质门采用普通安全玻璃和钢材,门扇采用隐框结构,门框和玻璃之间采用密封胶粘接,并设置有橡胶和毛刷,因此不具备作为防火隔离设施的条件。(四)屏蔽门系统中的绝缘地板、滑动门上的防夹胶条、屏蔽门上下部的绝缘材料、门体上的密封胶条或密封胶、电缆及其他非金属材料应采用无卤、低烟且不含放射性的阻燃材料,以避免在火灾情况下产生有害气体,对乘客造成更大的伤害。二、主要技术指标“屏蔽门噪声峰值不应超过70dB?(A)”测试条件和标准:离开屏蔽门门体lm,高度1.5m?(低屏蔽门在距离地面0.5m)处,高屏蔽门门体顶箱/低屏蔽门固定侧盒盖板面板关闭情况下,在运行中测试的噪音目标值应≤70dB(A)快速响应。三、布置与结构(一)为保证地铁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安全,高屏蔽门开门高度必须大于车辆门的高度,通常列车车门有效高度1800mm-1900mm,车内地板面比站台面高30mm-50mm,考虑乘客上下车过程中不碰头,取高屏蔽门滑动门有效开门净高不小于2m.应急门和端门与之保持致:低屏蔽门为下部支撑结构,其高度受限制,综合考虑乘客安全及身高情况,其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2m。(二)应急门的设置数量可依据目前国内地铁线路屏蔽门系统的设置情况考虑确定。从安全性和快速疏散角度考虑,应急门的设置数量宜对应每辆车各设置道,以便乘客在需要通过应急门进出列车车厢的时候可以更加便捷,可以减少在车内行走的距离从而快速离开车厢。四、运行与控制屏蔽门的重要状态及故障信息应通过屏蔽门与综合监控(或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口上传至本站车站控制室,由本站上传至控制中心的功能则由综合监控(或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实现。五、供电与接地(一)屏蔽门为到站列车提供乘客进出站台的通道,其电源应为一级负荷,以提高屏蔽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站台驱动电源为门控单元和门机供电,控制电源为PSC、IBP、接口继电器等供电,分开设置便于减小相互间的干扰和影响,比如驱动电源故障后,控制电源还可保证PSC等设备继续运行,进行监视系统数据查询等。采用“宜”是考虑从整个屏蔽门系统的运营属性来说,驱动电源故障后,屏蔽门停止运行,控制电源有无作用不大,因此根据工程考虑也可将驱动电源、控制电源合并设置。(二)为保证屏蔽门的状态在失电情况下能够监控,保证控制系统后备电源的独立性,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后备电源应分开设置。实际建设时结合工程和实际运营情况,也可考虑在确保后备电源容量足够且相互无干扰的情况下将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后备电源合并设置。(三)屏蔽门门体与车站间的绝缘电阻值要求为0.5兆欧。(四)当屏蔽门和车站结构间绝缘安装时,应保证通过乘客的电流小于lmA。第二节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屏蔽门安装施工过程中需遵循屏蔽门技术规范。目前我国最新的屏蔽门技术规范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编号为CJJ183-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一、基本术语(一)站台屏蔽门platformscreendoor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有全高、半高、密闭和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二)应急门emergencyescapedoor当列车门与滑动门不能对齐时,供疏散的门。(三)端头门platformenddoor设置于屏蔽门两端进出轨行区的门。(四)门机doormechanism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机构。(五)门控器doorcontrolurit就地对门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六)就地控制盘platformscreendoorslocalcontrolpanel用于控制单侧屏蔽门的控制装置。(七)中央控制盘platformscreendoorscentralcontrolpanel一个车站的屏蔽门控制中心,包括监视设备、单元控制器。(八)就地控制盒localcontrolbox就地控制单樘滑动门的控制装置。(九)紧急控制盘platf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