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件).pptx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时空坐标2双线模式学考点大概念元朝清朝前、中期明朝l设内阁努尔哈皇太极明朝灭赤建立改国号亡,清后金为清军入关君主专制强化:政权更迭:废丞相明朝建立,元朝灭亡设军机处1368年16世纪1616年中期1636年1644年1662年1684年1685、1689年1727年1686年乾隆时期1840年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广州十三行禁海令郑成功收复台湾对外交往:反侵略斗争:雅克萨之战戚继光抗倭新航路开辟开始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工业革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开始战争开始命开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片………………■■■■■■■人………l■■---■■■1■1··1640年1688年18世纪1775年1789年60年代世界》■■■■1nnn*0----*****■………-----14世纪中叶15世纪末【全球视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对外扩张。荷兰殖民者在明朝末年侵占台湾,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双线模式学考点考点1明朝建立明朝皇权强化“八股取士”皇帝专权的弊端课标: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核心素养对接:历史解释(历史叙述中的历史环境、历史观点、历史立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历史理解)明朝建立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明朝皇权强化目的巩固统治,防止朝臣专权措施中央(1)权分六部: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设立内阁:明成祖设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3)分散兵权:明太祖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地方(1)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分散行省权力(2)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八股目的强化皇权概况(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2)答题要求: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3)答卷格式——八股文: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特点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影响(1)八股取士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2)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取士”皇帝专权的弊端(1)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缺乏独立性,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统治者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政策(3)致使政治僵化、腐败,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考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课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线1·要素学考点郑和下西洋西洋概念明初,人们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背景(1)国力强盛:明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对外政策:明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3)技术先进:造船技术提高,远洋航海技术先进郑和下西洋目的(1)政治目的(主要):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2)经济目的:发展海外贸易,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东刘家港海榜葛刺重皇●详郑和航海路线郑和航海到达的国家和地区特点规模大、时间长(1405—1433年)、次数多、航行范围广、到达国家和地区多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辨识要点:起点刘家港、穿越马六甲海峡、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遗迹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一些地名、庙宇以“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明南京/●天方品宋苏禄占满束木骨都束西血三宝案■新村爪哇郑和下西洋影响(1)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2)开创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戚继光抗倭背景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沿海倭患严重概况(1)1561年,戚继光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2)后又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性质反侵略战争(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意义戚继光抗倭巩固了东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相关言论(1)爱国情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