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件第1章 绪论.pptx

发布:2024-03-18约5.6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材、参考书与课时安排

参考书

新标准0t+程序设计

郭炜高等教育出版社

THEC++PROGRAMMINGLANGUAGE

(SpecialEdition)BjarneStroustrup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时安排

授课:32学时

上机:16学时

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

第1章绪论(2学时)

第2章C++语言对C语言的扩充(4学时)

第3章类和对象(6学时)

第4章友元(2学时)

第5章继承与派生(6学时)

第6章多态性和虚函数(6学时)

第7章C++语言的输入输出流库(2学时)

第8章异常处理(2学时)

1.1面向对象方法的起源

1.2从面向过程转向面向对象

1.3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4面向对象系统的特性

1.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举例

第1章绪论

1.1面向对象方法的起源

用助记符号描述的指令系统

面向机器的语言如ADDA,B

CPU指令系统,由0、1序列构成的指令码组成如加减

面向过程

面向对象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

1.1面向对象方法的起源

程序设计是数据被加工的过程

客观世界可以分类,对象是类的实例对象是数据和方法的封装

对象间通过发送和接受消息发生联系

程序设计关键是定义类,并由类派生对象

面向过程

面向对象

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

机器语言

1、50年代的程序都是用指令代码或汇编语言编写的,60

年代高级语言的出现大大简化了程序设计,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

2、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了大型软件系统,如操

作系统、数据库,这给程序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可靠性

差,错误多,且不易维护和修改-软件危机。

3、为了克服60年代出现的软件危机,1968年北约组织

提出“软件工程”的概念。对程序设计语言的认识从强调表达能力为重点转向以结构化和简明性为重点,将程序从

语句序列转向相互作用的模块集合。1969年,

E.W.Dijkstra首先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

4、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应用确实

取得了成效,用该方法编写出来的程序不仅结构良好,且显著地减少软件的复杂性,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5、进入80年代,由于一系列高技术的研究,如计算机辅

助制造CAM和知识工程等领域的研究都迫切要求大型的软件系统作为支撑。他们所用的数据类型也超出了常规的结构化数据类型的范畴,提出对图像、声音、规则等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迫切要求软件模块具有更强的独立自治性,

以便于大型软件的管理、维护和重用。由于结构化语言的

数据类型较为简单,所以不能胜任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定义与管理,采用过程调用机制使模块的独立性较差。

6、自80年代以来,出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流派,研制

出了多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简称为00PL:Object

OrientedProgrammingLanguage),如Ada、Smalltalk、

C++和当前使用在Internet上的平台无关语言Java等。

7、由于00PL的对象、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它能很

好地表达任何复杂的数据类型,也允许程序员灵活地定义

自己所需要的数据类型。类本身具有很完整的封装性,满

足模块独立自治的需求。再加上继承性和多态性,增强了

模块的可重用性,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缩短了

软件的开发周期。

1.2从面向过程转向面向对象

——建立一个软件开发的全新的思维方式

特点:数据和过程相分离

函数或过程

数据输入

数据输出

特点:数据和过程相分离

voidA(Strings);//passbyvalue

voidB(Strings);//passbyreferancevoidC(String*s);//passbypointer

1.因为数据与过程分开,因此数据很容易在其作用域之

外被修改。这表明对数据的访问是不受控制且不可预知。

2.因为数据与过程分开,因此编写过程时必须要考虑所要处理的数据格式。这表明代码的可重用性不好。

3.因为不能设置数据的可访问权限,增加了大型程序的复杂性。因此测试和调试更加困难。

//anintexpressioni

//afloating-pointexpressionx

abs(i)fabs(x)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数据

及其操作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对象。

采用数据抽象和数据隐藏

技术,将对象及其操作抽象成一种新的数据类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