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黑斑侧褶蛙繁育技术规程》DB43T 3145-2024.docx

发布:2025-04-07约4.81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30CCSB44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3145—2024

黑斑侧褶蛙繁育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breedingofPelophylaxnigromaculatus

2024-12-31发布2025-03-31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3145—2024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环境与设施 1

5人工繁殖 2

6蝌蚪培育 3

7幼蛙驯化 3

8日常管理 3

9档案管理 4

附录A(资料性)黑斑侧褶蛙主要疾病的防治方法 5

DB43/T3145—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湘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南江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汉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望城区农业农村局、宁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长沙县农业农村局、长沙市望城区水产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长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希平、高金伟、宋锐、陈向红、罗湘、刘浩、伍秋福、杨辉、胡亚洲、奉佳、耿相昌、陶聪、吴浩、范峰、李建元、秦德忠、吴敏、郑姣妹、黄彦、唐子凡、李宇、郭杉。

DB43/T3145—2024

1

黑斑侧褶蛙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繁育的环境与设施、人工繁殖、蝌蚪培育、幼蛙驯化、日常管理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黑斑侧褶蛙及其他侧褶蛙属蛙类的繁殖与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SC/T1132渔药使用规范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DB43/T634畜禽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

DB43/T1417青蛙配合饲料

DB43/1752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环境与设施

环境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场地,水源水质应符合GB3838地表水III类及以上的要求,养殖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繁育设施

4.2.1蛙池

采用一字型蛙池,池长20m~30m,宽7m~10m,面积200m2左右。蛙池中间开沟,沟宽1m~2m,沟深0.5m~0.8m,蛙沟四周预留1.5m~2m宽的陆地。蛙池两端设置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加装20目或40目纱绢。

4.2.2孵化箱

DB43/T3145—2024

2

使用木条和40目纱绢制成,长1.5m~2.0m,宽0.9m~1m,孵化箱底部离水体底部不少于10

cm。

4.2.3食台

用木方、防草布和反光膜制成,长1m~2m,宽0.5m~1m,深3cm~5cm,根据场地大小调整食台数量。

4.2.4敌害防护设施

进水口设置60目纱绢,阻止敌害生物进入;蛙池外围增设围栏和驱鸟设施。

4.2.5防晒网

蛙池上方1.5m~2m架设防晒网。

5人工繁殖

种蛙筛选

宜选择斑纹清晰、色泽光亮、体质健壮的成蛙作为种蛙。雌蛙腹部膨大柔软,无声囊,体重50g/只以上为宜;雄蛙在繁殖季节第一指内侧基部婚姻垫明显,上有细小的白疣,体重35g/只以上为宜。

种蛙培育

5.2.1消毒

种蛙入池前10d~15d用75kg/667m2~125k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