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溶液以及溶解度专题练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色拉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点:一种可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呈气、固、液三态。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碘晶体与酒精 B.硫酸钡与水
C.煤油与水 D.氢氧化铁与水
针对性习题A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石灰石 B.汽油 C.纯碱 D.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是纯净物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D.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
B.20时,100g硝酸钾钾饱和溶液里含有24g硝酸钾,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g
C.在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途径
(1)升温(也有例外,如:气体及熟石灰)
2)加溶剂稀释
4.
(1)降温(也有例外,如:气体及熟石灰)
2)蒸发溶剂
3)加入溶质
针对性习题B
1.下列物质随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变小的是 ( )
A.食盐 B.熟石灰 C.纯碱 D.硝酸钾
2.在保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欲使一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是 (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蒸发一部分水 D.加入硝酸钾固体
3.t℃时,往一定量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充分搅拌后,溶液仍保持原来的温度,下列对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剂的质量不变D.溶质的溶解不变
三、溶解度和质量分数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克数。
(1)理解溶解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状态:必须是饱和溶液,且溶剂固定为100克
②条件:某固定温度下
③单位:克
(2)计算公式: =
2.质量分数
(1)任一溶液中溶质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溶液可为饱和,也可为不饱和。
(2)计算公式:质量分数= ×100% 显然质量分数在0%~100%之间。
1. mg 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浓度(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3.将10克粉末物质完全溶解于50克热水中,当冷却到0℃时,有5克晶体析出;将这5克晶体滤出,溶解于25克热水中,又冷却到0℃时,有3克晶体析出,据此可以得出的判断是( )
A.该种粉末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该粉末一定是纯净物
C.该物质0℃时的溶解度为10克 D.该粉末是结晶水合物g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6g B.等于25g C.大于16g而小于25g D.大于25g
3.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是( )
A.20g B.25g C.30g D.40g
4.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5.20℃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向100gNaC1饱和溶液中加5克食盐晶体后,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25% B.26.5% C.29.5% D.30%
6.现有一杯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