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某县纪委书记在2025年学习教育作风建设第二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发布:2025-04-07约4.83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某县纪委书记在2025年学习教育作风建设第二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作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作为县纪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习体会,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风建设始终贯穿其中,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每一次集中性教育都以作风建设为重要内容,每一次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要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作风建设,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作风建设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在实践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群众排忧解难。要通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二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是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败行为。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自觉接受监督,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执法。

三、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具体来讲,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把作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推动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接受监督、带头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为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二是要深化廉洁文化浸润。要打造“清风讲堂”“家庭助廉”等品牌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要加强对新提任科级干部的“任前考廉”,推动作风建设从“外在约束”向“内在自觉”转化。

三是要完善考核评价。要将作风建设纳入全县综合考核体系,设置“负面清单”,对连续两年考核垫底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调整。同时,对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四是要强化监督执纪。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要加强日常监督和长期监督,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四、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来。我们要以作风建设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要优化营商环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要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四是要加强民生保障工作。要加大对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