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多层养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DB32/T××××—2024
江苏省地方标准《肉羊多层养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一)羊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羊养殖国,现有存栏量约3.1亿只,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尽管羊群规模庞
大,但传统养殖模式占比仍超过60%,这不仅使得管理水平受到局限,也使得养殖过程难以标准化,
致使生产效率低下。相比之下,我国羊单只的产肉量仅为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60%–70%,
每年仍需进口超过40万吨羊肉以弥补市场缺口。为缓解这一供需矛盾,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规模化、
集约化养殖模式,力图通过舍饲方式实现科学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农业农村
部在《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必须提高至50%
以上。
江苏省作为全国养羊强省,在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方面走在了前列,被纳入中原肉羊优势产区。徐
州、盐城、南通三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肉羊产业带”,年出栏量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江苏拥有
湖羊、海门山羊和黄淮山羊等优质品种,其中湖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品种,因其适应南方高温高湿地
区节约化养殖并具有优良的母性,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海门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作为我国著
名的笔料毛品种,2006年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1年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
成为长三角地区优质肉源的重要保障;黄淮山羊是著名的裘皮品种羊,为江苏省“国家肉羊中原优势区
域”核心品种之一。尽管江苏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达55%,位居长三角首位,但耕地红线以及环保
法规正在逐步逼迫传统养殖模式退出,全省适养区域缩减了30%。此外,传统养殖场因粪污排放问题
导致环境压力剧增,环境治理成本占据了养殖总成本的12%–20%。同时,依赖大量人力进行饲喂的传
统模式不仅使得管理不够精确,还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我国羊产业正从单
纯的“规模扩张”向“质量与效率革命”转型升级。多层养殖模式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多层养
殖通过空间重构、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有效破解土地、环保、效率三重约束,既是应对当下挑战的必
然选择,更是引领产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二)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的重要战略目标。
为推进这一目标的落实,农业农村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
动方案》、《“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1
DB32/T××××—2024
旨在加速构建现代牛羊养殖体系,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江苏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羊全产业
链的发展,通过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激活产业内生动力、扶持培育企业、带动农户,不断做强“羊
经济链”。然而,面对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紧缺的挑战,提升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成为确保产业满足不
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考虑到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即人多地少水缺的现实,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
水资源更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亟
需转向更加高效的多层养殖模式。同时,随着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建筑垃圾问题的日益凸显,提升设施农
业高度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2019年,《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随后,农业农
村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制定印发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了建设以高效
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代设施畜牧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
年)》提出,到2030年建设完成300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和200个现代化奶牛智慧牧场,主要畜禽
大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设施化。因此,发展多层养殖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