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薄壁金属构件激光电弧增减材复合制造 工艺规范》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5-04-09约4.78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川省地方标准

《薄壁金属构件激光电弧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规范》

编制说明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二、标准编制原则 3

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4

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4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 5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 6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6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7

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1

《薄壁金属构件激光电弧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8月1日发出的《关于下达2024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批准由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牵头起草地方标准《薄壁金属构件激光电弧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规范》。

(二)制定背景

目前,针对复杂异形薄壁金属构件的生产制造受工具可达性的限制只能采用铸造成型,部分大尺寸复杂组件还需要加入焊接工艺,生产周期长、工序多。部分复杂零件受制于铸造工艺特性还需要特殊设置工艺处理结构,增加了安装结构、降低了零件可靠性可见,传统加工工艺已不再适应新型复杂异形薄壁构件的制造,开发一种整体成型且具备量产途径的工艺方法的必要性得到凸显。

四川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制造、兵器工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涉及的薄壁构件种类广泛,数量众多,增减材工艺技术结合了增材制造的离散制造特性与减材制造的高精度特性,能够实现复杂零件的一体成型制造,该技术的成熟应用是解决未来复杂异形薄壁构件生产制造重要途径,能够为提升本省的制造业能力提供重要助力。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的研究的推进,该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实现了应用验证,制造了包括卫星燃料箱、火箭整流罩、汽车零部件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用基础。

2

在金属增减材技术发展的同时,整个行业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1、国家、行业标准的严重缺失使得如何正确利用增减材技术进行复杂异形薄壁构件的加工缺乏相应的规范,生产结果良莠不齐,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每个企业都用自己的一套生产工艺,且差别明显,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首先针对薄壁金属构件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制定生产技术标

准,对技术工艺进行指导规范,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起草过程

本标准于2024年8月正式立项,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经与标准参与单位沟通,并报批准,确定了项目实施进度:

1、2024年8月-2025年3月

成立编制工作组、搜集全球相关标准、省内应用企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材料性能进行搜集和整理、各单位工艺流程、技术成果进行梳理、各单位工艺流程、技术成果进行梳理、确定标准提纲、框架和重点。

工作组于2024年9月11日组织召开“《薄壁金属构件激光电弧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规范》地方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讨论会”。邀请有行业专家和有关企业代表参加。工作组向与会人员介绍标准背景及起草情况、讨论标准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会后,工作组广泛征集标准编制意见,收集了多条意见和建议。

(四)部分起草单位及人员分工

经前期沟通,本标准确定了部分起草单位和人员名单,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已积极联系行业内相关企业和专家,共同参与到本地方标准的指定工作

3

中来。

序号

姓名

单位

任务分工

1

雷力明

太行国家实验室轻量化结构与材料制造研究部

编制总顾问、技术指导

2

王敏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标准编制总牵头人

3

王长春

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

标准编制总协调

二、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思路,本着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

(一)先进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先进性原则,结合国内国际激光电弧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实际应用情况、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而制定,整体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二)科学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对铝合金激光电弧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参照了国内和国际相关最新标准,且对部分内容的验证进行分析。

(三)合理性原则

本标准中有关薄壁金属构件激光电弧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要求指标的确定,在分析、引用和验证其它相关标准指标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目前国内现有的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实际情况、实际技术能力。

(四)适用性原则

4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