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医学分析-经络-腧穴学.pptx

发布:2025-04-10约6.99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医学分析-经络-腧穴学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经络系统概述

2.十二经络

3.奇经八脉

4.经筋与皮部

5.腧穴的分类与定位

6.特定穴

7.腧穴的临床应用

8.经络腧穴学的现代研究

01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经络定义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经脉有12条主要经络和8条奇经,络脉则由经脉分支而来,形成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据《黄帝内经》记载,经络共有14正经,其中12正经分别与五脏六腑相对应。经络功能经络的主要功能包括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脏腑、调节阴阳、抗御病邪等。通过经络,人体能够将营养和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代谢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经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经络起源经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针灸等方法来治疗疾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络理论逐渐形成,并在《黄帝内经》中得到系统阐述。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为正经和奇经。正经有12条,包括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与脏腑直接相连。奇经有8条,包括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络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包括十五别络、孙络和浮络。别络主要连接经脉和脏腑,共有15条;孙络细小,遍布全身,是络脉的最基本单位;浮络则是接近体表的络脉,负责调节气血的分布。经筋与皮部经筋是经络系统的另一组成部分,由筋膜、肌肉和肌腱组成,具有连缀骨骼、肌肉、关节的作用,共有12对。皮部则是经络系统最外层的部分,由皮肤、肌肉、筋膜等构成,负责保护身体和调节体温。

经络系统的功能气血运行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气血得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人体提供营养和能量。据《黄帝内经》记载,经络中气血的流动速度约为每分钟12-20毫升,确保了人体各器官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联络脏腑经络系统将人体内的脏腑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经络的沟通,脏腑之间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例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影响。抗御病邪经络具有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通过经络的调节,人体能够增强免疫力,抵御疾病。当外邪入侵时,经络能够将邪气排出体外,保护人体健康。例如,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气的功能,对抵御外邪有重要作用。

02十二经络

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布手太阴肺经共有11个穴位,起始于中焦,沿手臂内侧下行,止于拇指末端。主要穴位包括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等,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走向从胸部沿手臂内侧下行,经过肘部、前臂,止于拇指末端。经络走向与肺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有助于调节呼吸系统疾病。主治疾病手太阴肺经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胸痛等。此外,还主治咽喉痛、肩背痛、肘臂痛等病症。通过针灸或按摩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可以缓解相关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特点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个穴位,起始于食指末端,沿着手臂外侧上行至头部。经穴分布广泛,从手指到头部均有分布,其中重要穴位包括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等。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走向从手指末端开始,沿着手臂外侧上行,经过肘部、肩部,最终到达头部。经络走向与大肠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有助于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主治范围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大肠相关疾病,如便秘、泄泻、腹痛等。此外,还主治五官疾病、肩臂疼痛、热病等。通过刺激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可以缓解相关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起始于鼻翼旁,沿着面部、颈部、上肢外侧下行至腿部,止于足第二趾外侧。其中,重要穴位包括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等。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走向从鼻翼旁开始,沿面部、颈部、上肢外侧下行至腹部,再沿腿部外侧下行至足部。经络走向与胃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对消化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主治疾病足阳明胃经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呕吐、腹胀、便秘等。此外,还主治头痛、牙痛、面瘫、肩臂疼痛、皮肤病等。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以缓解相关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足太阴脾经经穴特点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腿部内侧上行至腹部,止于胸部。重要穴位包括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等,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走向从足大趾内侧端开始,沿腿部内侧上行,经过膝关节、腹部,最终到达胸部。经络走向与脾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有助于调节消化吸收和血液生成。主治疾病足太阴脾经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