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缩影,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我国的古建筑离不开“木”,所以木构架技术相当早熟,所谓木构架就是指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和
基本构架是木材做成。早在7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榫接木构架房屋。春秋时代,已出
现木构架与土台结合的巨大台榭。到秦汉时期,木构架技术已完全成熟并基本定型。木构架建筑的外
观分为三大部分:台基、屋身和屋顶。台基的使用,可以使建筑物免遭雨水冲刷,保护建筑物。由于
木材取得方便,加工容易,成本低廉,使得木构架建筑在中国古代一直居主要地位,但它的最大缺点
是易燃易腐易受潮。
木构架建筑需要在木材表面涂上油漆以防潮防腐防虫蛀。彩画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保护建筑物,
后来才逐渐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如果说彩绘壁画把古建筑装饰得富丽堂皇光彩照人,那么匾牌楹联则使古建筑显得更加高贵典雅
诗意盎然。殿堂庙宇亭台楼阁的门柱上,总会看到左右两边工整对仗的诗句,这就是楹联;而挂在建
筑物主要出入口和室内堂壁上的标题牌是匾牌。彩绘壁画、匾牌楹联等装饰使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
书法艺术和文学艺术融为一体,使古建筑意境更为深远,内涵更为丰富。
古建筑中的院落就是庭院。由“间”组成房屋,由房屋加上回廊、围墙组成矩形院落。古建筑迎
面横向展开的间数称为“面阔”,也叫“开间”;纵深间数称为“进深”。面阔进深都是单数。开间越
多,建筑物等级越高。故宫太和殿在明代面阔9间,进深5间,象征帝王的九五之尊。
院落式布局十分注重对称和均衡,有明显的中轴线,严肃、方正、井井有条。院落式布局还十分
讲究主次分明,显示出封建宗法伦理观念对古建筑布局的影响。院落式布局使古建筑的空间组合十分
丰富,其艺术表现就像一部小说或戏剧一样,有序言有开篇,有展开有悬念,有高潮有结尾,有始有
终,起伏跌宕,使身临其境者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
古建筑往往还会利用高峻险要的地势、幽静秀丽的风景,使建筑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相映生辉,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艺术领域中的体现。
(摘编自周永卫《漫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榫卯结构中,榫是指凸出部分,也称榫头。卯是指凹进部
分,又称榫眼。最基本的榫卯就是将榫插入卯中,榫卯咬合。这一接合方式顺应了自然规律,利用了
木的特性,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和发展历史。
榫卯以错位、限位、避让为设计理念,它让构件柔性组合在一体,达到“牢而不固”的效果。
错位,简单理解就是留间隙,这也是榫卯结构最显著的优点。木材会因为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形
变。榫卯的间隙,正是为了适应木材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对于建筑,榫卯间隙让建筑连接的节点如
同弹簧一样,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当地震发生时,建筑通过变形吸收一部分地震波带来的冲击,尽
管看似因摇晃产生了结构变形,但只要不折榫、不拔榫,就能“晃而不散,摇而不倒”。限位,可以
理解为限制榫卯构件的位置移动。避让是指榫卯构件彼此避让,不在一个交点相遇,以免影响建筑的
美观和坚实。
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榫卯结构逐渐应用于不同材质,如石桥上用于连接石块的腰铁、牌坊上
的石斗拱结构等,但无论是何种材质与形式,本质上都是“错位、限位、避让”理念的体现,人们抓
住榫卯的基本构造原理,按需应用,因需而变。
时至今日,榫卯的设计思路依旧被应用在众多场景中——小到人们常用的笔盖、大到现代航空发
动机,榫卯结构其实一直在人们身边。
(摘编自吴叶凡《榫卯:凹凸之间藏智慧》)
材料三: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以榫卯结构、祈年殿等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