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山行》三首古诗为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内容,让学生了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朗读、背诵和解读,提升语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有一定了解。他们具备基本的汉字识别能力和初步的朗读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古诗这种富有韵律和意境的文学形式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擅长通过视觉记忆,有的学生则更依赖于听觉和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山行》这类古诗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理解不够,二是难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深层次情感和意境,三是朗读时无法准确把握节奏和韵律。此外,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可能有限,对于古代诗人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不足,也是他们可能遇到的挑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投影仪、音响设备、学生平板电脑或纸质教材
-课程平台:班级网络教学平台或学校指定的语文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与《山行》相关的图片、音乐背景、动画视频、古诗朗读音频
-教学手段:朗读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手工制作古诗意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有没有去过山里?你们觉得山里的景色是怎样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描写山中美景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播放古诗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3.老师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三、细读课文,品味意境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老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总结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四、探究诗歌主旨,感受诗人情感
1.老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学生结合诗句和自己的理解,分享对诗人情感的认识。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对山景如此喜爱?这种情感对我们有何启示?
五、朗读课文,体会韵律美
1.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3.老师邀请学生上台朗读,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1.老师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山景的知识,如山里的动植物、地理特点等。
3.老师总结:“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的美景,还了解了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七、课堂小结
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我们学习了《山行》这首古诗,感受到了山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古诗的喜爱。
3.老师总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认真复习,把这首诗背下来,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杜牧全集》:通过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了解诗人的文学风格和创作背景。
-《唐诗三百首》:选取与《山行》风格相似的其他唐诗,进行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诗歌视野。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书籍中包含对古典诗词的赏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拓展建议:
-阅读杜牧的生平事迹,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山行》一诗。
-观看与山景相关的纪录片或旅游节目,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感受山水的壮丽和自然之美。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鼓励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山川名胜的诗词,互相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诗词库或古典文学论坛,让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索和学习。
-设计手抄报或黑板报,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设计排版,展示对《山行》的理解和喜爱。
-邀请语文教师或文学爱好者进行专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