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分式(Wor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人教版,河北专版).docx
15.1分式(Wor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人教版,河北专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5.1分式(Wor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人教版,河北专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分式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则,包括分式的定义、分式的性质、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八年级学生已掌握的有理数知识紧密相连,如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规则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已有知识进行拓展,理解分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分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打下基础。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分式。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通过分式的学习,学生能够抽象出分式的概念,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学会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直观想象能力,熟练掌握分式运算,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规则,以及简单的几何知识。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分式作为更高层次的数学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学生层次方面,班级中存在不同水平的学生。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处理分式这类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逐步建立分式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分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主动预习和复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而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额外指导和鼓励。
行为习惯上,学生在课堂上通常能够保持较好的纪律,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分式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分式》的相关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分式相关的图片、图表、分式性质和运算规则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3.实验器材:准备用于演示分式运算步骤的实物教具,如分式卡片,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式概念和运算过程。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台附近布置足够空间,以便进行分式运算的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幅分式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幅图中看出什么数学知识?”
学生:我看到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分式。
二、新课导入
1.分式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有理数?”
学生: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
教师总结:分式就是有理数的一种形式,它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2.分式的性质
教师讲解分式的性质,并通过实例展示性质的应用。
-分式的加减法
例题:计算$(\frac{3}{4}-\frac{1}{2})+(\frac{1}{4}+\frac{2}{3})$
解答过程:先通分,得到$(\frac{3}{4}-\frac{2}{4})+(\frac{1}{4}+\frac{8}{12})$,然后计算得$\frac{1}{4}+\frac{1}{3}$,通分后得到$\frac{3}{12}+\frac{4}{12}$,最后得到$\frac{7}{12}$。
-分式的乘除法
例题:计算$\frac{2}{3}\times\frac{4}{5}\div\frac{6}{7}$
解答过程:先乘除后约分,得到$\frac{8}{15}\div\frac{6}{7}$,然后乘以倒数,得到$\frac{8}{15}\times\frac{7}{6}$,最后约分得到$\frac{4}{5}$。
3.分式运算
教师讲解分式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分式的约分
例题:将$\frac{8}{12}$约分为最简分式。
解答过程:先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即4,然后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4,得到$\frac{2}{3}$。
-分式的通分
例题:将$\frac{1}{3}$和$\frac{2}{5}$通分。
解答过程: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