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遵义专版)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1课时 微粒的性质教学实录 沪教版.docx

发布:2025-04-07约4.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遵义专版)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教学实录沪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遵义专版)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教学实录沪教版”。内容包括:1.微粒的概念和种类;2.原子的结构;3.分子的性质;4.离子的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及其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的性质和结构,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的性质和结构。

2.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

1.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理解。

2.微粒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原子结构。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况,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应用微粒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能力。此外,设计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实物模型(原子、分子、离子模型)、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微粒间相互作用实验)。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库、在线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化学教学软件、微课视频、相关科学网站。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原子、分子、离子有哪些特性?”、“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微粒的性质?”等。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一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预习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微粒变化案例,引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的结构和性质,结合实例如水的电解、盐的溶解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分组讨论微粒的性质差异。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为什么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理解微粒的性质差异。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微粒的性质差异。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知识点,掌握微粒的性质。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微粒模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相关的拓展资源,如相关书籍、网站、视频等。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