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协理员工作总结.doc
救助协理员工作总结
在救助协理员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这么久,我深刻意识到这份工作就像一盏明灯,给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带来希望。
爱心是救助工作的基石。特蕾莎修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救助穷人的事业,她深入最贫困的地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始终用满满的爱心去关怀那些弱势群体。在我的工作中也是如此,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需要帮助的人,可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也可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我看到他们的那一刻,心里就充满了同情和想要帮助他们的冲动。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在街边瑟瑟发抖的老人,他看起来又饿又冷,我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准备的食物和保暖的衣物给他。当时我就想,这也许只是一点小小的帮助,但对他来说可能就是很大的温暖。我深知自己在工作中的每一份爱心付出都像一颗种子,有可能在受助者的心中长成一棵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
耐心在救助工作里也不可或缺。就像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她面对又盲又聋又哑的海伦,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用无尽的耐心一点点地教导海伦认识世界。在救助工作中,有些受助者可能因为自身的经历或者性格原因,很难沟通。有一回我遇到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救助对象,他总是对我提出的救助方案挑三拣四,还时不时发脾气。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有耐心,于是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慢慢地跟他聊天,了解他的真正需求,最后终于制定出了让他满意的救助计划。这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当看到他接受救助后生活逐渐改善,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责任心是推动救助工作前进的动力。南丁格尔在战争期间,不顾危险,带着强烈的责任心照顾伤员。而我作为救助协理员,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我负责整理救助档案的时候,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情况描述都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因为这些资料关系到救助资源能不能合理分配,能不能真正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我常常想,如果因为我的疏忽导致某个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帮助,那我会非常愧疚的。
总的来说,做救助协理员虽然不容易,但只要怀着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就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改变。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种满足感,知道自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
做救助协理员的这段日子,我觉得这工作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有困难的人和能给予帮助的社会资源。
理解是开展救助工作的重要前提。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但在救助工作里,我们要努力打破这种隔阂。我必须去理解那些受助者的处境,不管是经济上的窘迫,还是心理上的创伤。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失业很久的年轻人,他开始很抗拒接受救助,觉得这是一种耻辱。我一开始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后来我深入了解他的经历,知道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于是我调整了救助的方式,以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为主,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援助。从那以后,他慢慢接受了我的帮助,并且重新找到了工作。我内心就想啊,只有真正理解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给予帮助。
细心如同救助工作中的显微镜。就像达芬奇画鸡蛋那样,他通过细心观察鸡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才能画出那么逼真的画作。在救助工作中,一个小细节可能就会影响整个救助的效果。我在统计救助物资分发情况的时候,必须细心到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物品的去向。有一回在分发冬季救助物资的时候,我发现少了几件棉衣。我没有忽视这个小细节,而是仔细查找原因,最后发现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后,那些原本可能会受冻的受助者才能顺利拿到棉衣。我常常告诫自己,救助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关乎着受助者的生活。
积极主动是救助协理员应有的态度。就像马云创建阿里巴巴一样,他看到了互联网商业的潜力,积极主动地去开拓这个领域。在救助工作中,我不能总是等着受助者来找我,而是要主动去发现那些潜在的需要帮助的人。我会经常到社区里走访,和居民聊天,了解他们周围有没有困难家庭或者个人。有时候我还会主动联系一些慈善组织和企业,为受助者争取更多的救助资源。我心里明白,只有积极主动,才能让救助工作覆盖到更多的人,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做救助协理员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它让我不断成长,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用理解、细心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为更多的人搭建希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