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12.2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2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素养;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全等三角形SSS判定法的原理,能够正确应用该判定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②掌握SSS判定法的应用步骤,包括观察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比较它们是否分别相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SSS判定法中“对应边”的概念,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出对应边。
②将SSS判定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存在多余信息和复杂图形的情况下,能够筛选出有效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投影仪、电子白板、直尺、圆规、三角板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全等三角形判定法相关教学视频、全等三角形判定法练习题库
-教学手段:PPT课件、实物教具(三角形模型)、课堂提问、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SSS判定法。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其他判定方法,比如SAS、ASA和AAS。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当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学生)好的,老师。
二、新课讲授
1.概念引入
(教师)首先,我们要明确SSS判定法的概念。SSS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明白了,SSS就是Side-Side-Side。
2.原理解释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SSS判定法的原理。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如果AB=DE,BC=EF,AC=DF,那么根据SSS判定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全等。
(学生)哦,原来是这样。
3.证明过程
(教师)那么,我们来证明一下这个结论。首先,我们知道AB=DE,BC=EF,AC=DF,接下来,我们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来进行证明。
(学生)好的,老师。
(教师)首先,连接BD和CE,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BD和CE是三角形ABC和DEF的中线,所以BD=DC,CE=EB。
(学生)嗯,老师,这个我知道,中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三角形ABD和三角形DEC。由于AB=DE,BD=DC,AD=EC(因为它们都是中线),根据SAS判定法,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ABD和三角形DEC全等。
(学生)哦,我明白了,SAS判定法也可以用来证明全等。
(教师)是的。同理,我们可以证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全等。
4.应用举例
(教师)现在,我们来举一个例子,看看如何运用SSS判定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好的,老师。
(教师)假设有一个长方形ABCD,AB=6cm,BC=8cm,我们要求出对角线AC的长度。
(学生)哦,这是一个实际问题。
(教师)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长方形的性质知道,对角线AC和BD相等。所以,我们只需要求出BD的长度即可。
(学生)那么,如何求BD的长度呢?
(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因为三角形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所以AC^2=AB^2+BC^2。
(学生)哦,我明白了,AC=√(AB^2+BC^2)。
(教师)是的。代入AB=6cm,BC=8cm,我们可以计算出AC的长度。
(学生)好的,老师,我明白了。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SSS判定法的应用。
2.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SSS判定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运用SSS判定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是的,老师,我掌握了SSS判定法。
五、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SSS判定法的原理和应用。
2.完成课本中的课后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思考:如何将SSS判定法与其他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结合,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知识点梳理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定义:两个三角形在形状和大小上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