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研究.pdf
油井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一些非均质多层油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暂堵实现选择性堵水和
酸化一体化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堵水过程中不伤害非目的层,酸化过程中酸液少进入高
渗层,使堵剂和酸液分别在高渗层和低渗层发挥有效作用,最终达到封堵高渗层并有效启
动低渗层的目的。
关键词:非均质;暂堵;选择性堵水;酸化一体化
1油井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
1.1油溶性选择性堵水剂组成
油溶性选择性堵水剂是由重质不饱和烃树脂,油溶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主要原料
共熔后制成微粒。
1.2油溶性选择性堵水技术主要特点
油溶性堵水剂,其粒径在0.5-1mm之间,具有油溶性好,堵水率高,封堵强度大,解
堵率高,且该堵剂可用水作为携带液进入地层。堵水剂含有架桥粒子、充填粒子及变形粒
子,具有不同粒度级配的水基悬浮液,可在地层孔喉处吸附架桥,充填形成一条渗透率相
对较低且有一定强度的暂堵带,阻止水的流动,开井生产时可被原油逐渐溶解,分散,从
而达到堵水增油目的。
为了增加堵水强度,增加堵水有效期,最后用无机封口剂,主要成分是暂堵剂(无机
物如油井水泥、暂堵剂混合物)。
1.3主要技术指标
(1)油溶率≥90%;
(2)暂堵率≥95%;
(3)解堵率≥90%;
1.4选井条件
(1)初期产能高,目前供液能力强,共计产油量低,动用程度地低;
(2)底层温度20-50℃;
(3)水驱控制高,波及体积达到区域内包含水井;
(4)综合含水高(不小于80%)以注入水型为主,注采关系清楚;
(5)油井固井质量好,无层间窜槽,见水特征为低水锥进,由高深透层造成。
1.5耐酸高强度解堵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1.5.1堵剂强度评价
用渗透不同的3个岩心考察堵剂的封堵能力。根据表1数据,堵剂对地层的封堵能力
很强,堵剂的封堵率与突破压力随岩心初始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继续注水,当注入累计
体积为100PV时测得残余阻力系数的下降率很小,说明堵剂在地层中具有较强的耐冲刷
性。
采用配方:5.5%MA+0.1%添加剂A+0.075%引发剂+0.6%添加剂B+0.2%配位剂。
1.5.2堵剂耐酸性评价
本实验分别采用浓度为5%、10%、15%的盐酸溶液对堵剂的耐酸性能进行测定,将成胶
后的堵剂按体积比为1:1加入酸液,不搅拌,浸泡不同时间测其体积的变化,采用的堵
剂配方分别为1#、2#。
耐酸性实验结果表明(表2),配位剂对堵剂的抗酸性能影响很大,不加配位剂的1#
堵剂在较高的酸浓度下体积很快收缩一半以上,并且强度明显下降。而加入配位剂的2#堵
剂则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酸性,随着堵剂试样在酸液中浸泡时间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发生较
小的收缩,并发生硬化反映,但强度仍很大,可以满足孔隙介质对堵剂封堵性能的需
要。
配方1#:5.5%MA+0.1%添加剂A+0.075%引发剂+0.6%添加剂B;
配方2#:5.5%MA+0.1%添加剂A+0.075%引发剂+0.6%添加剂B+0.2%配位剂。
1.6配套酸液体系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根据不同的地层状况,不同碳酸盐及泥质含量,综合考虑各种添加剂的配伍性及协同
效应,设计了3种配方。(1)SY-1:盐酸+氟硼酸+添加剂。(2)SY-2:土酸+复合添加
剂。(3)SY-3:土酸+氟硼酸+添加剂。对于3种配方进行了全面性能评价,完成了酸液
在60℃条件下的缓蚀性能试验、酸液的表面张力测定、破乳性能试验以及地层流体的配伍
性等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见表3。
2现场应用
4064井于1999年10月投产,投产初期产量6.5m3/d,含水10%,目地层为长61-2
厚度为709-712m,其中分二个层段。其709-711m层渗透率为5.8X10-3/m2;711-712m
层渗透率为9.6X10-3/m2。整个射开层平均孔隙质22.5%。措施前油井综合含水已接近
100%,分析认为产出水主要来自下层,另一层由于渗透率低,并且存在一个污染,所以残
余油较高,针对上面情况对该井采用暂堵水和酸化一体技术。
施工过程中共注入暂堵液5m3,堵液25v,酸液5m3。措施后平均产量为6.5
m3/d,含水40%。这说明堵液不但有效地堵住了高渗层,使含水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