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章末总结探究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PAGE
5-
第5章环境与发展
低碳食品知多少
eq\o([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
eq\o([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
什么是低碳食品
问题在食品的生命周期中,有什么方法能够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思维线索]
依据图示进行分析即可。
提示:(1)削减从生产到消费的许多中间环节;
(2)生产、销售、消费环节中的能源消耗,尽量选择清洁能源;
(3)研发高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4)尽量削减废弃物排放,做到循环利用。
本地和应季蔬果
问题1与本地相比,选用外地生产的蔬果在哪些环节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思维线索]
把握运输环节与生产特点分析即可。
提示:与本地相比,选用外地生产的蔬果时,中间远距离运输环节、运输过程的冷藏保鲜环节都会增加能源消耗,从而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问题2与应季相比,选用反季节生产的蔬果在哪些环节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思维线索]
反季生产→需投入额外的设备、能源
提示:与应季相比,生产反季节蔬果时需投入额外的设备、能源,增加了能源消耗,从而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食品的包装
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实行措施,削减食品的过度包装?
[思维线索]
从消费者和商家两个方面分析。
提示:从商家方面来说:留意保证产品质量即可,售卖时简化包装,且多选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转变消费观念,尽量选择简易包装的商品,且选择包装材料可重复回收利用的商品。
分析探讨:
不同的食品选择,反映了公众的消费观念,代表了公众对低碳经济的看法。选择低碳的食品,会干脆影响生产者的生产过程,进而影响到全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同,会促使整个社会主动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转变人类的发展模式,走向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执行任务:
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调查本地生产的蔬果的应季生产时间、上市时间,确定应季选购 的品种,在加工时从削减能源消耗的方面选择加工的方法,制作“低碳晚餐”,随后沟通的心得。
请依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学问网络。
①生态持续发展
②社会持续发展
③生态破坏
④公允性原则
⑤共同性原则
⑥发展绿色经济
⑦维护海洋权益
[学思心得]
有关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环境问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材料为线索,以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主线,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推断(类型、表现及分布)、产生的缘由、造成的后果以及治理的措施等。
考查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类型、表现及分布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中推断出环境问题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和分布等
成因分析
自然缘由、人为缘由
一般包括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因此人为缘由是分析的重点
后果与危害
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生命财产损失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要能精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解决措施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治理污染、节约资源
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削减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运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加环境自净实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破坏:根本措施在于复原生态,因此先要变更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再通过复原植被、水域等增加环境的平衡调整功能
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削减奢侈、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2.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峻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1.C2.A[从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该环境问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
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从自然灾难、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削减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都依靠科技创新,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