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172-2019 中医肿瘤科临床诊疗指南 宫颈癌.docx
ICS
ICS11.120C05
团体标准
T/CACM1172—2019代替ZYYXH/T152—2008
中医肿瘤科临床诊疗指南宫颈癌
Clinical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oncologyinTCMCervicalcancer
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35
T/CACM1172—2019
前言
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代替了ZYYXH/T152—2008肿瘤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与ZYYXH/T152—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CT、MRI部分内容(见3.1.3.2,2008年版的4.1.3.2)
——修改了分期诊断部分内容(见3.1.6,2008年版的4.1.5)
——修改了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证部分内容(见4.1,2008年版的5.1)
——修改了肝经湿热、毒蕴下焦证部分内容(见4.4,2008年版的5.2)
——修改了肝肾阴虚、瘀毒内蕴证部分内容(见4.2,2008年版的5.3)
——修改了脾肾阳虚、瘀毒下注证部分内容(见4.5,2008年版的5.4)
——增加了瘀毒互结证部分内容(见4.3)
——修改了治疗原则部分内容(见5.1,2008年版的6.1)
——修改了分证论治部分内容(见5.2,2008年版的6.2.1)
——增加了中成药内容进入分证论治部分(见5.2)
——增加了预防部分内容(见6.1)
——增加了调护部分内容(见6.2)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指南参加起草单位: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市中医医院、营口市中医院、抚顺市中医院、本溪市中心医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殷东风、高宏、唐广义。
本指南于2008年11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一次修订。
36
T/CACM1172—2019
引言
宫颈癌是妇女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女性发病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近年来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西医主要凭借手术及术后放化疗来治疗宫颈癌,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放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中医学对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着较为独特的认识,中药对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减轻宫颈癌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有较好的疗效。
本指南引入了近年来中医治疗宫颈癌的最新成果,从理论层面到临床实践层面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删除和修改原指南中某些经过临床实践验证疗效不高的部分。经过以上两方面完善,将进一步提高诊疗指南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T/CACM1172—2019
37
中医肿瘤科临床诊疗指南宫颈癌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宫颈癌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宫颈癌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肿瘤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宫颈癌Cervicalcancer
宫颈癌是来自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初次性交过早、性伴侣和孕产次数过多、宫颈糜烂及阴道病毒(特别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宫颈癌归属于“崩漏”“五色带下”“癥瘕”等范畴。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临床症状
宫颈癌早期即原位癌时无临床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等。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80%以上的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早期量少,多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晚期出血量大,外生菜花状肿瘤或侵犯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白带增多:早期白带量增加,呈黏液性或浆液性,也可呈米汤样,混有血液。晚期因肿瘤坏死及感染,白带混浊或呈脓样,有恶臭。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宫颈癌向前浸润膀胱可引起尿频、尿痛、脓血尿等,甚则形成膀胱阴道瘘;向后压迫大肠可引起便秘;浸润直肠可引起便血,甚则形成直肠阴道瘘;浸润或转移后压迫盆腔内神经可引起下腹部、腰腹部或坐骨神经痛。晚期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会阴部肿块等。
3.1.2内窥镜检查
3.1.2.1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宫颈鳞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