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最新《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正式.doc

发布:2017-04-19约3.0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附录三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 (摘自《煤矿防治水规定HYPERLINK /view/36294be19825b3.html \o 点此查看全文(doc)点此查看全文》) 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下列公式计算: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 Hf= Hk+Hb (3-1) 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3-1): Hf=HL+Hb (3-2) 式中 Hf--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Hk--采后垮落带高度,m; HL--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m; Hb--保护层厚度,m; α--煤层倾角,(°)。 根据式(3-1)、式(3-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 m。式中Hk、HL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图3-1 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含水层覆盖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3-2)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20 m 式中 L--煤柱留设的宽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p--水头压力,MPa; Kp--煤的抗拉强度,MPa。 图3-2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图3-3),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要求如下: 图3-3煤层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时,防隔水煤(岩)柱可按图3-3a、图3-3b留设。其计算公式为: L=L1+L2+L3=Hacscθ+HLcotθ+HLcotδ (3-3) 2.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隔水煤(岩)柱按图3-3c留设。其计算公式为: L=L1+L2+L3=Ha(sinδ-cosδcotθ)+ (Hacosδ+M)(cotθ+cotδ) ≥20 m (3-4) 式中 L--防隔水煤(岩)柱宽度,m; L1,L2,L3--防隔水煤(岩)柱各分段宽度,m; HL--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m; θ--断层倾角,(°); δ--岩层塌陷角,(°); M--断层上盘含水层层面高出下盘煤层底板的高度,m; Ha--断层安全防隔水煤(岩)柱的宽度,m。 Ha值应当根据矿井实际观测资料来确定,即通过总结本矿区在断层附近开采时发生突水和安全开采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其水压(p)与防隔水煤(岩)柱厚度(M)的比值(Ts=p/M),并将各点之值标到以Ts=p/M为横轴,以埋藏深度H0为纵轴的坐标纸上,找出Ts值的安全临界线(图3-4)。 Ha值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p--防隔水煤(岩)柱所承受的静水压力,MPa; Ts--临界突水系数,MPa/m; 10--保护带厚度,一般取10 m。 图3-4 Ts和H0关系曲线图 本矿区如无实际突水系数,可参考其他矿区资料,但选用时应当综合考虑隔水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巷道跨度或工作面的空顶距、采煤方法和顶板控制方法等一系列因素。 四、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在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的情况下(图3-5),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应当考虑2个方向上的压力:一是煤层底部隔水层能否承受下部含水层水的压力;二是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 图3-5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当考虑底部压力时,应当使煤层底板到断层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垂距),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a)的计算值,并不得小于20 m。其计算公式为 ≥20 m 式中 α--断层倾角,(°); 其余参数同前。 当考虑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时,按附录三之二计算煤柱宽度。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取用较大的数字,但仍不得小于20 m。 如果断层不导水(图3-6),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尺寸,应当保证含水层顶面与断层面交点至煤层底板间的最小距离,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a)时即可,但不得小于20 m。 图3-6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不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五、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下采掘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