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培训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pptx

发布:2025-04-06约3.25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2主要内容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3定义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4病因和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心肌需血量猛增或冠脉血供锐减,使心肌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5临床表现1.先兆表现:约半数病人发病数日或数周有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症状。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6临床表现2.主要表现:(1)疼痛: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持续心前区或胸骨后或剑突下出现难以忍受的压榨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30分钟,常伴有大汗,有濒死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7临床表现2心源性休克:疼痛时血压可下降,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80mmHg,同时病人烦躁,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常与心肌梗死数小时至一周内发生。3.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而以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也最危险,前壁心肌梗死常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原因。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血压下降。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8临床表现4发热:T38°C左右,持续约1周,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出现,为坏死物质吸收所致。5胃肠道症状:可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严重者可有呃逆。体征: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尖区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心音减低,血压下降,有左心衰竭和休克相应的体征。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9辅助检查1.心电图的改变(1)特征性改变:宽而深的异常的Q波;S-T段抬高;出现倒置的T波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10辅助检查(2)动态性改变:起病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连接成单项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数日后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数周后T波可逐渐恢复,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11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肌钙蛋白在胸痛后4-6h上升,12h达高峰,7天后才恢复正常,特异性强,是目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化“金指标”。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12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保持和维持心脏功能,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缺血范围,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具体措施如下:1.急性期心电监护一周,如有并发症应延长监护时间。2.解除疼痛哌替啶50-100mg肌注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罂粟碱30-90mg肌注。3.心肌再灌注溶栓疗法(尿激酶或链激酶静脉滴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134.心律失常的处理室性心律失常应立即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发生室颤时立即实施电复律;对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严重者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5.控制休克应用升压药物及血管扩张剂,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6.治疗心力衰竭使用哌替啶,呋塞米为主,辅以血管扩张剂以减轻心脏负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有较好的疗效。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以内禁止使用洋地黄制剂7其他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抗凝疗法,低分子右旋糖苷等。

2025/4/9copyright2006AllRightsReserved14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休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第一周前三天绝对卧床休息:第四天可进行关节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