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题申报书: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研究.docx

发布:2025-04-09约8.1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逐渐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关注全球范围内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推出了相关出版物。此外,国外对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关注较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20世纪90年代就相继出现,如“教育中的意识和心理弹性培养”项目(简称CARE)、“集体冥想学习法”项目(简称CALM)等。国内部分学校和学者也在开展相关研究,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尹霞博士的《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研究》获批教育部青年项目立项。同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评估的个案研究:基于班主任工作的视角》也对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现状研究表明,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情绪管理和移情能力较差。例如,对广西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量及对600大学生进行间接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评价相对较高,而情绪管理能力和移情能力有待提高。此外,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教师在具有认真负责、善解人意、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等优良品格的同时也具有冲动、易怒等缺点,体现了教师在自我情绪的把控上有所欠缺。女教师的情绪控制能力普遍高于男教师,而且优秀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也高于非优秀教师。

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关于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职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会情感能力方面的不足。同时,职前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培训体系可能无法充分满足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需求,社会对职前教师的期望值较高,但实际工作中的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选题意义

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密切影响,能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提供榜样力量,间接影响学生社会情感和学业发展。社会情感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采取一系列行动和策略,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并达成预期的目标的能力。教师作为学生生活和成长接触的重要影响源,其社会情感能力不仅能直接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提供榜样力量,也能通过教学实践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情感和学业发展,它通过影响师生关系、班级效能感、社会情感学习信念等中介效应,对学生的动机、成就感、学业成绩、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有助于教师舒缓压力、提高教学水平、减少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感。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师面对错综复杂的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素质,乐观的情感、积极的社会意识、高超的人际交往、有效的情绪管理等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都有助于教师舒缓压力、提高教学水平、减少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感。

(三)研究价值

有助于明确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的内涵和特点,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支持。通过对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可以明确其内涵和特点,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支持。例如,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包括情感援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危机干预能力等。通过对这些能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班主任在工作中的需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为教师教育提供新的方向和内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实现教育共赢。培养社会情感能力应该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教师教育部门、个人维度和学校支持三方面提升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实现教育共赢。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可以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社会情感能力方面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自身自觉增强社会情感能力的觉察练习,学校积极构建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教育的支持体系。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一)研究目标

确定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是班主任核心专业能力。

班主任的社会情感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不仅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幸福感,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高水平社会情感能力的班主任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平和稳定、思维清晰、亲切友善的教师”概念,这类教师在身体、情感、社交、思维、精神等多个维度都有较强的自我关怀,体现出较强的情绪意识与管控能力、正念意识与降压能力,以及关怀、共情与同情能力。可见,班主任的社会情感能力是其核心专业能力之一。

构建中国独特的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内涵结构。

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方面的做法,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中国独特的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内涵结构。社会情感能力又被称作社会情感技能、非认知技能、软技能或性格技能,是个体有效认知和管理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