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陶朱公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doc

发布:2022-08-09约1.33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31 22 - 项目代码: 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别: 民间文学·陶朱公传说 保护单位: 山东省定陶县文化馆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 民间文学(Ⅰ),民间音乐(Ⅱ),民间舞蹈(Ⅲ),传统戏剧(Ⅳ),曲艺(Ⅴ),杂技与竞技(Ⅵ),民间美术(Ⅶ),传统手工技艺(Ⅷ),传统医药(Ⅸ),民俗(Ⅹ)。 (二)此申报书可在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站()“社文处长专栏”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 (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填表说明 (一)第一项“项目简介”栏目中,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500—600字),做到文字简练,叙述清楚,准确无误。 (二)第二项“基本信息”的“保护单位”栏目中,应填写具体承担该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保护单位。每个申报项目只能填写一个保护单位。 “法人”栏目中,应填写保护单位的法人代表。“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栏目中,须填写保护单位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三)第三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1、项目基本情况;2、具体表现形态。“传承谱系”栏目中,要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代表性传承人”栏目中,要填写经过省级专家委员会确定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第五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栏目中,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 (五)第六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一、项目简介 陶朱公传说源于山东定陶,广为流传于我国的民间及世界华商中,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陶朱公,本名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城三户(今河南省南阳淅川县)人,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营思想家。 相传,范蠡弃官离越后,经齐国西行至陶(今山东省定陶县),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遂定居于陶,开创伟业。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陶朱公居陶从商的十九年间,充分利用“天下之中”的陶而富甲天下,资累巨万,“三致千金”,被司马迁评论为“富好行其德”,为世人所尊崇。陶朱公传说主要是关于陶朱公居陶十九年间的民间传说故事。 传说中的陶朱公善于理财,乐于散财,聚财散财,随心所欲,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秦汉以来,陶朱公一直被人们奉为财神爷。 陶朱公传说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特别是故事传说中的语言提炼表现得尤为突出,所写地理位置、农家民俗、引典佐证、历史记载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经商十八利》、《经商十八忌》、《陶朱公造秤》、《陶朱公名的由来》等民间传说故事,已成为陶朱公文化与研究的重要来源。 加强对陶朱公传说的研究和保护,有利于加强陶朱公传说对儒商思想正面影响的研究,有利于倡导儒商文化和富而好德的传统美德,也有利于发展和弘扬传统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陶朱公传说 属 地 山东省定陶县 保护单位 定陶县文化馆 法 人 鲁传闽 通讯地址 电 话 电子信箱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定陶古称陶,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定陶县志》载:“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尧初居唐,后成陶,定陶为尧都”。春秋末期越大夫范蠡至陶,以陶为“天下之中”,易名为陶朱公,定居陶经商致富,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地处 “京九”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的十字交汇处,距 “牡丹之乡”菏泽20公里。海拔高度在44~53.5米之间。总面积846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044个自然村,人口60万,汉民族占99.70%,属北方方言区。 定陶地貌属黄河冲积扇平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7℃,平均气压为1010.5毫帕。 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中型河道14条,小型河道24条,总长1315.3公里。 定陶资源以传统农业资源为主,境内的煤碳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药材资源等资源也非常丰富。 三、项目说明 类 别 民间文学 代 码 Ⅰ 分布 区域 大部分起源于山东省定陶县,主要流传于定陶县及周边地区,部分流传于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世界华商中。 历 史 渊 源 (1) 历 史 渊 源 (2) 历 史 渊 源 (3) 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