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资格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课时训练卷(答案).docx
执业医师资格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课时训练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
D.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统一
E.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
答案:D
解析: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统一。A选项只强调了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选项只提及自然界的整体性;C选项只是整体观念中人与自然相应的一个方面;E选项仅涉及五脏六腑的关系,均不全面。
2.下列各项中,属于阴的是()
A.面色鲜明
B.咳声有力
C.脉象滑数
D.声低气微
E.脉象洪大
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声低气微表现为沉静、内敛,属于阴;而面色鲜明、咳声有力、脉象滑数、脉象洪大都表现出积极、亢进的特点,属于阳。
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
答案:D
解析:“木曰曲直”,是指木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火曰炎上”,指火有温热、上升、光明的特性;“水曰润下”,指水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土爰稼穑”,指土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金曰从革”,指金有沉降、肃杀、收敛等特性。
4.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液
C.血液
D.宗气
E.营气
答案:C
解析: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血液充足则能正常滋养心神,维持正常的神志活动。
5.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输精于皮毛
D.肺朝百脉
E.肺主宣发和肃降
答案:E
解析: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主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外达皮毛,并通过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将代谢后的水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肺主肃降,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6.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脏腑是()
A.肝
B.肺
C.脾
D.胃
E.大肠
答案:D
解析: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若胃中津液不足,胃失濡润,就会出现胃脘疼痛、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但题干强调的是具有此特性的脏腑重点在于消化方面,所以肺不符合;脾喜燥恶湿;大肠的生理特性主要是传导糟粕。
7.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脾
B.心、肝、脾
C.心、肝、肾
D.脾、肺、肾
E.脾、胃、肾
答案:E
解析:血液的生成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精。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将其转化为气血;肾藏精,精能生髓,髓可化血;同时,肾中精气充足,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血液的生成。心主血脉,主要是推动血液运行;肺主气,参与宗气的生成,与血液生成关系相对间接;肝主藏血,主要是贮藏和调节血量。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六淫致病特点的是()
A.外感性
B.季节性
C.传染性
D.地域性
E.相兼性
答案:C
解析:六淫致病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等特点。外感性是指六淫邪气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季节性是指六淫致病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地域性是指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相兼性是指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传染性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9.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B
解析: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神明,所以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心神受损又可涉及其他脏腑。七情内伤致病,首先影响心神,然后波及其他脏腑,使脏腑气机紊乱。
10.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所形成的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答案:B
解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此时主要表现为正气亏虚的状态,故为虚证。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虚实夹杂证是指在疾病过程中,邪盛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