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docx
消防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消防宣传日是()。
A.1月19日
B.11月9日
C.9月11日
答案:B。解析:11月9日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公安部在一些省市进行“119”消防活动的基础上,于1992年发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宣传日”。
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喷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答案:C。解析:因为火焰根部是火源的起始点,只有对准根部喷射,灭火剂才能有效覆盖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中断燃烧链,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下列物质中,()火灾属于A类火灾。
A.天然气
B.木材
C.汽油
答案:B。解析: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木材属于固体物质,所以选B;天然气属于C类火灾(气体火灾),汽油属于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4.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答案:C。解析:迎风快跑会使身上的火苗因空气流动而燃烧得更旺,无法达到灭火的目的;就地打滚可以通过压灭空气与火焰的接触来灭火,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也是利用隔绝空气的原理,所以A、B选项的方法是正确的。
5.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迅速(),以防止引起火灾。
A.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门窗通风
C.拨打119向消防队报警
答案:B。解析:当闻到燃气气味时,打开门窗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燃气浓度,避免达到爆炸极限。而打开燃气灶具可能会产生明火,引发爆炸;在未采取通风等措施前直接拨打119,电话产生的电火花也可能引发爆炸,所以选B。
6.灭火器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
A.正常
B.偏高
C.偏低
答案:A。解析:灭火器压力表的红色区域表示压力不足,不能正常使用;黄色区域表示压力过高,有超压危险;绿色区域表示压力正常,可以正常使用。
7.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
A.安全出口
B.疏散通道
C.房间
答案:A。解析:疏散指示标志的作用是引导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安全出口,所以其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安全出口。
8.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
A.香烟
B.可燃物品
C.易燃易爆物品
答案:C。解析: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易燃易爆物品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容易引发爆炸和火灾,所以严禁带入和存放在公共娱乐场所。
9.我国的火警电话是()。
A.110
B.119
C.120
答案:B。解析:110是报警服务电话,用于处理治安案件、突发事件等;120是医疗急救电话;119是专门用于报告火灾和其他紧急救援情况的火警电话。
10.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的阶段。
A.最不利
B.最有利
C.较不利
答案:B。解析:火灾初起阶段,火势较小,燃烧范围有限,热辐射较弱,人员和物资疏散相对容易,此时及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很容易将火灾扑灭,所以是扑救火灾最有利的阶段。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答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解析:“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从根本上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防消结合”是指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2.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答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解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探测火灾并发出警报信号,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争取时间;自动灭火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进行灭火,有效控制火势蔓延。这些设施都是保障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
答案:操作规程。解析:制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可以规范单位内人员的行为,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