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学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

发布:2025-04-02约4.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22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生疏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进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展道路的探究”的第四课,由“从数据看沧桑巨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时尚中国”四部分内容组成。前面几课,学生学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进展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紧接着学习这一节课。本课在第四单元学问结构体系中属于从属地位,更留意的是培育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同学们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具有肯定的形成抽象概念的力量,也具备肯定的思维力量,但需要由感性生疏渐渐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感性材料。

2.本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发散思维的力量自然因此而较差,本课正好跟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可培育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鼓舞学生思考和发言。

【学习目标】

1.学问与力量

通过经济进展数据和城市化进程,生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展的巨大成就。

通过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衣食住行、文化、观念方面的变化,生疏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搜集史料、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或社区、家庭经济进展某一方面的变化。通过图表的解读、问题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现代社会生活巨变发生的缘由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和体会生活中体现经济进展、社会进步的各方面例证,增加学生的历史体验和感悟,培育历史论证力量;生疏到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进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使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是进入现代化的重要道路。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进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难点】

全面归纳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缘由和影响

【教学方法】

接受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乐观思考;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历史,获得学问.提升力量,培育历史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讲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之后,我国的经济进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今日我们学习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从经济进展和生活变迁的点点滴滴来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瞩目成就。

讲授新课

经济腾飞

我们的经济进展了,进展得有多好,速度有多快?我们用数据说话,数据是最客观,最直观的。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数据

GDP:PPT展现数据,1952年679亿元,1978年,3645亿元,2008年300670亿元;

人均GDP:PPT展现数据,1952年119元,1978年381元,2008年22698元;

人均GNI:PPT展现数据,1949年27美元,1978年190美元,2008年2770美元。

改革开放前20年和后20年的进展对比,能得出什么结论。

横向比,建国初,人均GNI27美元,印度57美元,或许是一半,而现在,我们远远把它甩在身后。

影响

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990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十,进展中国家中排名其次;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六,进展中国家中的第一位;2006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四,已超过法国和英国;而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世界其次,仅次于美国,是排名第三的日本的三倍多。

奥巴马访华、英国邀请被拒,强大的物质基础在支撑。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显著提高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现在很少再提小康社会了。

反映在生活点滴上:80年月以前,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月以后,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2000年以后,人们印象中的“四大件”则转化为住房、手机、家用电脑、汽车等。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的要求也更高了。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腾飞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城市化的进展。

结合课本,自学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城市化?

2、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有何差异?

3.城市化途径有哪些?

4.城市化战略目标是什么?

(边提问边讲解)

1、城市化的定义: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使城市规模和数量增加;二是城市影响向农村扩展,包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

2、城市化的历程

设问:从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