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作业更有利于教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设计作业更有利于教学
换句话说,作业除了用来 “批改”外,我们或者更应该丰富其用来 “了解”
“交流”“答疑”的功能,使之成为对既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补充,使课程内
容更加 “生本化”,变得更加开放,特别鲜活、充实、多样的的重要 “变量”。
当然,对许多优秀语文教师来说,可能都是一直在做的事,不值得大惊小
怪。但在作业功能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谈谈这个问题,或还是能给我们一些
有益的启发。
一、了解学习状况,使课程鲜活
学情总是变化发展,教师除了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外,学生作业无疑
能提供更及时、可靠的反馈。
比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之 “单元学习任务一”,稍加改变为:谈关于 “学习
之道”的阅读心得。要求:摘录不少于5 句课文名言警句,写心得体会,要努
力深刻、有新意,杜绝泛泛而谈、老生常谈。
我看学生第一堂课后作业后,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有了经验之外的更具体
深入的了解,大致有三方面。
一是似是而非的表达,即不很准确的表达,比较多。说明学生对语言品质
的自觉性还有待提高。
比如:“我们不能一味的被动接受,或看到就 ‘拿’,而应思考是不是有意
义再拿来,也就是 ‘甄综术艺,以应时需’了吧。”比如:“知识学来要讲究实
用,不可脱离实际。”
二是学生最大的问题还是新意不足。说明学生对语言内容的追求还不高,
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比如“书在于精不在于多”“浅水多喧哗,深水多宁静”之类,近似于常识,
不学习也知道的内容,意义就不大。
三是学生的语言还不够简洁、清晰。说明学生对说理性语言的特征还了解
学科网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得不够。
比如:“读书如此,学习亦如此,热爱可抵岁月长,以对所努力的事业的热
爱为动力,方可持续发力,得到长久的效益,在自己的热爱中闪闪发光。”
同时也发现,学生对黑塞 《读书:目的和前提》关注较多,估计是这篇文
章有一些难懂的语句。
于是我看到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一的困难,然后在第二堂课上对 “学习任
务一”做出必要的说明、补充。即如果没有看学生的作业,下面约20 分钟的课
程内容估计就不会出现了。
(1)进一步解释、强调 “学习任务一”内容:“学习之道”是宽泛概念,
指与学习相关的“道理”,包括学习的价值意义、对象内容、方法路径等等。具
体可以结合课文某语句展开,不能 “只管自己说”。如果只是对语句作出解释,
没有 “超出”原句意思,学习意义就不大;最高明的是提出问题,进行辨析,
有所发现、创造。
(2)提供学生作业中不理想的答案,以作 “反例”。比如 “所以我们要运
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学的 “心得体会”是:“运用脑髓”就是要
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放出眼光”就是要视野开阔,有洞察力…… “自己
来拿”就是掌握主动权,取我所需。——正确自然正确,但是否类似于 “正确
的废话”。最怕就是泛泛而论,大而无当。那么怎么做呢?要么放弃这句话,另
找 “有意思”的;要么给它加 “条件”,像 “现在看来”“在我看来”之类。总
之,努力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3)提供 “资源助力”。把教师自己之前写的对黑塞 《读书:目的与前提》
的10 个难句的研读,共2 页篇幅,跟 “作业反馈”其他内容一起印发给学生。
二、提炼教学内容,使课程充实
如果上面第一点算是因学生作业而调整课程内容,那么下面的算是 “源于
学生”而创生内容。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我还布置了一个 “提问”的作业,因为这个单元
有两篇古文,我的作业是:自行口头翻译两篇古文,把其中翻译有困难的语句
学科网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罗列出来。——其他学习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结果学生的提问各种各样,不少问题出乎我意料之外;两篇古文之外的问
题更多。
比如:(1)这几天一直被 “创新”二字包围,就连现在我也感觉我提不出
什么 “创新”的问题,虽然说是创新,但是哪一件事不是建立在以往的基础上
呢?那么怎样才算“创新”?怎样才能打破惯性思维去发现新知识呢?(2)《上
图书馆》花大篇幅写了图书馆的环境,只有一部分写书,而且作者用很多 “只
记得了它们的书名”“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当然是作者的谦虚,但他想表
达的是什么?读书环境对读书的兴趣很重要吗?还有第102 页中莎士比亚的台
词是什么意思? (3)“而”作为常见的连词意思有点多,分不太出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