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
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是下面的哪一种制度(??)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2.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王????D.韩赵魏三家分晋
3.“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5.“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一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宣传语,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种方块表意文字,下列图片反映的汉字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
6.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甲骨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7.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使用和推广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
8.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个故事发生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春秋时期,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改革,关于这次改革正确的说法有(???)
①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建立县制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④承认土地私有对秦国确立封建制度起到决定作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1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有学问的人很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4.在学习“诸子百家”的活动课上,其中一组阐述了“仁”、“爱人”的观点。该组代表的学派是(???)
A.墨家????B.法家????C.儒家???D.兵家
15.习近平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古代最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的是(???)
A.道家的老子????B.儒家的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