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培训.pptx
地质灾害培训演讲人:日期:
CATALOGUE目录01地质灾害概述02常见地质灾害及应对方法03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04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置流程05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与政策解读06地质灾害培训总结与展望
01地质灾害概述
定义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有害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分类地质灾害可按照成因和表现方式分为许多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定义与分类
环境破坏地质灾害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如泥石流会破坏植被、土地,滑坡会破坏地形地貌,地震还会造成水源和土壤污染等。人员伤亡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如地震引发的房屋倒塌、滑坡导致的掩埋等。经济损失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灾害造成的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坏,以及停产停工等。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监测预警通过地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征兆,采取预防措施。工程治理通过工程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如加固山体、修建防护工程等。灾后重建地质灾害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减少灾害损失。公众教育加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02常见地质灾害及应对方法
滑坡灾害及应对措施滑坡识别滑坡体形态、坡度、滑动面、滑床、滑坡床等特征明显,出现裂缝、沉陷、倾斜等迹象。预防措施加强滑坡体稳定性监测,制定防灾预案,实施治理工程,如削坡、反压、排水等。应急措施发现滑坡迹象立即撤离,采取堆筑土袋、沙袋等临时措施加固坡脚,避免在滑坡体上方活动。逃生与自救保持冷静,向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边逃生,避免顺着滑坡方向跑,可抱住树木等固定物体自救。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常伴随山洪、滑坡等灾害发生。在泥石流易发区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如修建拦砂坝、导流堤等。发现泥石流迹象立即撤离,不要顺沟向下游跑,应垂直于泥石流方向向两侧山坡上跑。来不及逃离时,可就地抱住河岸树木等固定物体,或躲在高地、山坡等安全地带。泥石流灾害及应对措施泥石流识别预防措施应急措施逃生与自救
预防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和预警,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如填堵塌陷、注浆加固等。逃生与自救逃生时应尽量避开塌陷区,不要停留在塌陷边缘或坡顶,寻找安全地带避难。应急措施发现地面塌陷迹象,应立即撤离人员和设备,并设置警示标志和警戒线。地面塌陷识别地面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常发生在岩溶发育地区或人为活动密集区。地面塌陷灾害及应对措施
03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技术仪器监测方法重要危险隐患点应采用仪器监测,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提高监测准确度和时效性。简易监测方法变形位移监测法、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目视检查监测法等。变形监测法通过测量监测点的相对位移量,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通过监测灾体中拉裂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目视检查法通过定期目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异常变化,及时发现斜坡地面开裂、剥脱落、地面鼓胀、泉水突然浑浊、流量增减变化、树木歪斜、墙体开裂等微观变化,捕捉地质灾害前兆信息。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预警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发布和反馈等环节,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和有效。预警系统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预警阈值和预警级别,根据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报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损失。预警运行机制预警系统建设与运行机制
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能够迅速覆盖到可能受威胁的区域和人群。预警信息传播途径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提高预警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途径
04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置流程
救援装备与物资储备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物资,如搜救犬、探测仪器、救援机械、通讯设备、医疗器材、药品和防护用品等,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组建专业救援队伍针对地质灾害的特点,组建具有专业素质的救援队伍,包括抢险、医疗、后勤等人员。救援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灾害识别、救援技能、安全防护等方面,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能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
信息沟通与协调配合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和救援进展情况,同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协调配合开展救援工作。快速响应与现场评估接到灾害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确定灾害类型、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