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pdf
一、产生背景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
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当前,
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精准扶贫以及其他相关高新技术产业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大数据
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一)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构建数字中国
大数据被认为是“未来的新石油”,也被比喻为21世纪的“钻石矿”,在社会生产、流通、
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
工作报告;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正式上升为国家发
展战略。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数据政策,覆盖生态环境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水利大数
据、城市大数据、医疗大数据、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等多层次下游应用市场,加快实施国家
大数据战略。同时,伴随大数据政策出台,各地政府相继成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促进大数
据产业发展,全国22个省区,200多个地市相继成立大数据管理部门。
图1各省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置数量(单位:个)
(二)大数据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巨大
2016年,工信部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大数据产业建设
掀起热潮,目前已形成八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成100多个大数据产业园。伴随新一代信
息技术、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等发展战略逐步推动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大数据的产业支撑
得到强化,应用范围加速拓展,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通过对1572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65.2%
的企业已成立数据分析部门,24.4%的企业正在计划成立相关数据部门。
近四成的企业已经应用了大数据。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已经应用大数据的企业有623
家,占比为39.6%,垂直行业中如金融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增加趋势较为明显。此外,24.3%
的企业表示未来一年内将应用大数据。
对数据分析方式选择情况的调查显示,40.3%的企业采取实时处理动态数据并提供分析
结果,占比最高;其次是分析历史数据和通过机器学习进行辅助决策,占比分别为32.3%
和25.5%。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选择机器学习进行辅助决策
的企业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9年5月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白皮书
(2019年)》,书中综合国内外环境、新兴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测算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
业增速约为15%,产值达到5405亿元。另据赛迪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
为4384.5亿元,同比增长23.5%;到2021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图22016-2021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单位:亿元)
从企业业务布局来看,大数据产业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
表1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区域分布情况
(三)数据资源资产化步伐稳步推进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
动资源整合”。社会各界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加速了数据流通共享以及数据资源化
进程。2018年10月,《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发布实施,规范了各组织、机构数
据管理和应用工作,提升国内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2019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
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中央首次公开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
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这是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反映了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
数作用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新生产要素的重要变化。
(四)技术融合成为大数据发展主流
当前,大数据相关技术已基本成熟,逐步成为支撑型的基础设施,其发展方向也开始向
提升效率转变,向个性化的上层应用聚焦。随着5G通信标准的落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传统行业将深度融合,算力、流批、TA、模块、云数、数智等技术融合的趋势愈
发明显,大量既懂大数据技术又懂其他相关行业技术的人才在大数据应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
多的作用。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