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四川省崇州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医疗卫生类E类)强化训练题库推荐.docx

发布:2025-04-08约2.2万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四川省崇州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医疗卫生类E类)强化训练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

1、以下选项中的工具或应用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温度计

B.热气球

C.热继电器

D.潮汐发电

【答案】:A

2、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于《离骚》中

【答案】:B

3、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5.07,比4月份回落0.59点,比去年同期提髙9.13点。从分类指数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为105.56,比4月份提高0.62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2.43点;本年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16.69,比4月份回落1.46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0.07点;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90.15,比4月份提高1.70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40点;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103.48,比4月份提高1.70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43点;房屋施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36,比4月份回落0.49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7.43点。

A.房屋施工面积

B.商品房空置面积

C.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D.土地开发面积

【答案】:C

4、某大学研究生人学考试的专业课试卷共有6道题,50个考生中,答对的共有202人次。已知每人至少答对2道题,答对2道题的5人,答对4道题的9人,答对3道题和5道题的人数同样多。则答对6道题的人有()个。

A.5

B.6

C.7

D.8

【答案】:B

5、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提出过高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

B.人口多,资源相对匮乏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6、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展到目前的阶段,已经从上一代人故土难离又难留的无奈抉择,转换成自然而然的观念,“打工”这次不再能进入90后的语系,在喜欢的城市工作,就像“大学生毕业后找一家公司工作”一样自然,无论有无户口和住房,这些人已经是真正的城市人,再也回不去他们出生的乡村或者小县城了,在迅速变化的中国,这些观念的演变才是真正深刻的改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90后的城镇化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

B.户口和住房已经不再是城市化的必然需求了

C.观念的演变是城市化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

D.“打工”一词将逐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C

7、模仿:摩擦()

A.鹦鹉:问好

B.音乐会:侵权

C.复制:官司

D.复印:卡纸

【答案】:C

8、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含蓄之美,古典诗词文学中更是经常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下列有关典故对应错误的是:

A.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

B.尺素——代书信——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张先)

C.抱柱——比喻坚守信约——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唐·李白)

D.画眉——指喜欢——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

【答案】:D

9、在七类评价项目中,消费者对荣欣酒店与楚遇酒店满意度相同的一项是()。

A.服务态度

B.周边交通

C.价格标准

D.配套设施

【答案】:C

10、调查发现,内向的人不太敢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即使有好的建议,也往往藏在心里,或者只和自己很熟悉的朋友交流。所以,一个好的领导,除了在大会上听取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